
第86章 西夏王朝 二
第86章 西夏王朝 二
李元昊从祖父李继迁时就与辽结为姻亲,其父李德明又为李元昊向辽圣宗请婚,辽圣宗把兴宗的姐姐兴平公主嫁给他,还封李元昊为驸马都尉,晋爵西夏公,又封西夏王。李元昊同兴平公主感情不合,夏辽关系日趋紧张。
此时西夏所控制的领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方二万余里”,事实上已形成了与宋、辽三足鼎立的局面。
1032年三月,李元昊向境内党项部族下达了“秃发令”。他率先自秃其发,即剃光头顶,强令部族人民一律执行,限期三日,有不从者处死。一时党项部民争相秃发。
宋景祐五年,李元昊在野利仁荣、杨守素等亲信大臣的拥戴下,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国号称大夏(史称西夏),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并大封群臣,追谥祖父和父母谥号。又封野利氏为宪成皇后,立子宁明为皇太子。
元昊继位之后即着手创制一种记录党项族语言的文字,即西夏文字。李元昊对唐、宋的礼乐制度不以为然。他锐意改革,简化礼乐制度,裁礼之九拜为三拜,革乐之五音为一音。下令照此遵行,有不遵守者格杀勿论。
宋廷上下对于李元昊称帝极为愤怒,下诏“削夺赐姓官爵”,停止互市。并且在宋夏边境张贴榜文,悬赏重金捉拿李元昊,或献其首级。双方关系正式破裂。元昊向宋朝递“嫚书”,指责宋朝背信弃义,夏宋之间的战争终于不可避免。
此后数年,元昊相继发动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歼灭宋军西北精锐数万人。又在河曲之战中击败了携10万精锐亲征的辽兴宗。此时西夏总兵力约50万人。
庆历七年,宋仁宗再赐元昊姓赵,可是他不愿意姓赵,改回李姓。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姓赵。
李元昊好大喜功,据说他下令民夫每日建一座陵墓,足足建了三百六十座,作为他的疑冢,其后竟把那批民夫统统杀掉。
元昊在杀戮中长大,以征战为生,这扭曲了他的性格。他的舅舅卫慕山喜是他祖父李继迁留下的重臣。公元1034年,舅舅暗中篡权,为元昊识破。元昊大开杀戒,把舅舅一家抛进黄河溺死。
元昊在屠杀卫慕家族之前,曾遭到母亲的劝阻,后者希望儿子能看在她的“薄面”上,留下卫慕山喜等人的性命,但被元昊无情拒绝。等到卫慕家族被杀光后,卫慕太后本人的处境也开始变得凶险起来,有消息称元昊准备用国法处置太后,以显示自己大义灭亲。
消息传出后,王公大臣们纷纷向元昊进谏,希望他能顾及母子亲情,留下卫慕太后的性命。然而元昊一意孤行,根本就不肯听从臣下的劝谏,他亲手捧着毒酒来到妈妈的寝宫,假惺惺地挤出几滴眼泪说:“卫慕氏罪恶滔天国法难容,望母后恕儿臣不能尽孝”。
卫慕太后含泪凝望着儿子许久,然后颤巍巍地接过鸩酒一饮而尽。事后元昊下令厚葬母亲,并追谥她为惠慈敦爱皇后。
他的一名妃子出自母亲家族,当时有孕在身,元昊决定暂时饶过她,只把她圈禁了事。
次年(1035年)五月,卫慕氏为元昊诞下长子,后者闻讯大喜,打算免除她的死罪。但此时野利氏在元昊面前搬弄是非,污蔑卫慕氏的孩子长得不像他,恐怕是别人的“孽种”。元昊一听不禁勃然大怒,下令将卫慕氏母子全部处死。
元昊杀死母亲、妻子和儿子,很多人敢怒不敢言。有次角厮啰发生内乱,李元昊听说后带兵趁虚而入。本来以为能够轻松拿下的,可是李元昊却被角厮啰的大将打了个措手不及,李元昊与西夏失去联系。
有人说李元昊已经战死了,大家都很高兴,不过消息没证实之前,大家都不敢表现出来。
可是有一个妃子例外,她就是索氏。索氏一直被李元昊冷落,心里对他充满了怨恨。当听说李元昊战死的消息后,索氏非常高兴,忘乎所以地载歌载舞,不料李元昊却又回来了。索氏听说后心生恐惧,直接自杀了。李元昊知道此事后十分恼怒,直接让人把索氏满门抄斩。
这时他的皇后是野利氏,野利家族权倾一时。不久有人向元昊诬告说,皇后兄长要造反。元昊勃然大怒,杀了大舅子全家。
等到真相大白时,元昊追悔莫及。他骑着马四处寻找野利家的幸存者、大舅子的遗孀没藏氏。对于野利皇后来说,元昊的这次“反省”才是悲剧的真正开始——没藏氏年轻貌美,元昊一见之下便据为己有。
没藏氏从此享有皇后都不曾有过的待遇:行猎途中,元昊带着她;生孩子时,元昊亲自守护,并为儿取名“谅祚”。
但没藏氏的美貌还是栓不住他。太子宁令哥大婚,元昊前去主持婚礼。谁知他一见到美艳的新娘没移氏后就移不动步了。一场婚礼竟演变成为父夺子妻。朝野哗然大乱!但元昊置舆论于不顾,废掉野利氏皇后,改立没移氏为新皇后。
舅舅被杀、母亲被废、妻子被夺,太子宁令哥不堪其辱!此时没藏氏之兄觊觎国舅的宝座,就挑唆太子造反。
公元1048年一个夜晚,太子闯入元昊禁宫,持刀割去了父亲的鼻子。翌日早上,元昊因失血过多结束了他可耻的一生。随后没藏氏之兄又以“弑君之罪”杀了太子。
这年冬天,没藏氏怀抱周岁的婴儿谅祚继位,太后之兄没藏讹庞自任国相总揽朝政。
辽兴宗为雪兵败南壁之耻,乘李谅祚初立下诏亲征。夏军匆忙迎战,一路败退。到次年五月,辽军进至兴庆府周围,纵兵大掠。又攻破贺兰山西北之摊粮城,抢劫夏仓粮储积而去。西夏损失惨重向辽称臣。
1059年,李谅祚开始参与国事,他见没藏讹庞在朝中飞扬跋扈胡作非为,对其专权日益不满。李谅祚与没藏讹庞儿媳梁氏私通,李谅祚在梁氏协助下除掉她的丈夫与公公,又杀死妻子没藏氏,梁氏被立为皇后,此后她为李谅祚生下一子。
亲政当年,李谅祚即把屈野河以西二十里耕地退还给宋朝,派出使臣与宋朝划定边界。又遣使臣赴宋朝纳贡,并“请尚公主”,宋仁宗未允纳。
1067年李谅祚病死,梁氏与李谅祚的儿子李秉常即位,朝政由梁太后与其兄弟执掌。儿子几乎是复制老子的故事。
梁太后是汉人,她的执政引起了党项上层贵族的不满。为此她下令废除丈夫谅祚实行的一切汉化措施,重新恢复党项的蕃礼,以极力拉拢党项贵族。同时不断发动对外战争,以转移国内视线。1076年李秉常亲政后,为削弱梁氏势力,与母亲发生矛盾。梁太后一不做二不休,将李秉常囚禁,帝后的矛盾引发西夏国内动乱。
消息传到东京汴梁时,宋神宗非常高兴,他认为这是一个一举消灭西夏的机会,连王安石也上书说:“区区夏国,何难讨荡之有?”。1081年宋神宗以夏国主被囚为由兴师问罪,“与夏国军民,共诛国仇”,就是帮人家的儿子打妈妈。此后宋神宗集结35万大军、民夫20万,兵分五路,战线东起山西西北部,西至甘肃临洮,战线绵延数千里。
五路大军齐头并进,东西两线直逼西夏国都兴庆府。其中东路军主将种谔在无定河与西夏军展开大战,宋军大获全胜,斩首八千级。几路宋军甚至一度围攻西夏重镇灵州城。面对危局,梁太后却丝毫没有慌张,她深知宋军人数众多,后勤补给困难,于是采取坚壁清野的策划,同时利用宋军兵力分散的情况,集中优势兵力予以打击。
相比之下,宋神宗是坐镇东京遥控指挥;而梁太后却披上铠甲,率领精锐的“麻魁”女兵走上战场。她首先派出骑兵,切断宋军粮道,然后集中十万精兵,将宋军逐出六盘山地区,取得一些列重大胜利。最终宋军撤退,据学者考证此战宋军、民夫的死伤大概在二十万左右。
五路伐夏最终失败,但宋军并非出师无功,还是占领了银、石、夏、宥诸州和横山北侧的一些军事要点。宋神宗也改变策略,决定采取步步推进的战略,蚕食西夏。1082年宋将徐禧、李舜建议在“银、夏、宥之界筑永乐城”,但遭到了种谔的反对,因为永乐城虽然易守难攻,但无水泉。种谔合理意见没有被采纳,宋朝发动几十万人修筑永乐城。
宋朝用14天筑成了永乐城,而永乐城犹如楔子直插西夏腹地。城池筑完后9天,梁太后率领西夏30万大军兵临城下,徐禧登城西望,不见边际。宋军困守孤城,以待援军。但沈括以及宦官李宪等人的救兵不敢冒进,援军受阻。
西夏军兵围永乐城,截断流经城中的水源,永乐城中严重缺水,“将士昼夜血战,城中乏水已数日,凿井不得泉,渴死者大半”。几十天后,天降大雨,但甘霖并没有解救宋军。新建的城墙浸水后被夏军捣垮,宋军饥疲不能拒,夏军最终攻破永乐城。宋将徐禧、李舜举、李稷、高永能等人战死,“是役也,死者将校数百人,士卒、役夫二十余万”。
经过五路伐夏、永乐城之战,宋朝“官军、熟羌、义保死者六十万人,钱、粟、银、绢以万数者不可胜计”,王安石变法所积累的财富几乎被战争耗尽。永乐城惨败的消息传到东京汴梁,宋神宗失眠了,“帝中夜得报,起环榻行,彻旦不寐”。次日早朝,面对群臣,宋神宗痛哭流涕,悔之不及。
对西夏战争的惨败,极大地打击了宋神宗的雄心壮志,一个蕞尔小国竟然再次羞辱大宋王朝,宋神宗被一介女流打败。此后宋神宗郁郁寡欢,积劳成疾,病情逐渐加重。他一生都在追寻自己的理想,希望重建强盛的国家,再造汉唐盛世。当这些梦想破灭时,宋神宗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