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批评与中国文学传统:融合与构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理论篇

第一章 生态批评的表达路线

我们研究生态批评,并拓展及延伸其文学阐释视界,不只确证人何以呈现出“生态存在”,更要通过文学活动而言及人的生存,关注人何以能够在生态条件下生存。“生态”以自然运演、生命活动的循环性状态,显示有机性、节律性,其诗意性也由此而生。布伊尔在概述“生态批评”术语时称,这是“用来指具有环境倾向的文学与艺术研究(艺术研究相对少见),也指为这种批评性实践提供支持的理论”。布伊尔认为,生态批评这个术语还有一个内在优势,即“那些集中研究艺术再现如何看待人类和非人类复杂关系的工作,有着在隐喻与科学双重意义上进行生态思考的倾向”[1]。不可否认,生态批评的表达路径理应是宽广而多向的,且蕴积着诗意性,既须超越文本限制,又须归复“万物一体”的生存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