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接受道家道教思想史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道教及道教思想

道教作为一种土生土长的宗教,尊奉老子为始祖,是在东汉后期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吸收了黄老之学、神仙方术、神灵观念、谶纬迷信多种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

从道教及其思想形成历史渊源看,其思想应起源于殷商时期的神仙信仰。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但夏朝无文字记载,不属于信史时期。中国历史有文字记载的时期则是在商朝。这就是1973年河南安阳县小屯村的殷都遗址——殷墟的发现。在殷墟中,发掘出大量刻有象形文字的龟腹甲和牛肩胛骨,文字的内容多为当时帝王请示神意得到的结果,也称甲骨卜辞。卜辞的内容相当丰富,有战争、祭祀、帝王巡幸和狩猎、天候、祈晴、疾病、报应等,因此“可以说在殷代一切都得遵照神意行事,不妨说殷代属于神权政治……根据卜辞推测,当时祭祀的诸神似乎是殷王的直系祖先神、联盟诸族的祖先神、过去的大臣、山、川、风、土地及其他自然神、天界之神等等。称为帝或上帝的至上神是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生产之神,他授意帝王,并保护帝王的行动,又称保护神。”[37]从这个意义上说,殷人所信仰的诸神基本上奠定了中国后来的诸神或诸神信仰的基础。

周革殷命是一次遵从天意的改朝换代。在那个时代,上帝甚至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命运,是至高无上的尊神。周朝初期,仍是按照上天的旨意管理国家的,可以说还算是殷商神权政治的继续。不过,“从另一角度来说,帝王是知晓神意并能向神(上帝)转告自己意志的人。在古代,祭、政是一致的,能向神转告自己意志并将神意转告人的是巫师,因此不妨说周代的帝王是巫师,即中国称之为巫的人。殷代祭神的是帝王,因此殷王当然也具有巫师性质。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祭、政发生了变化,帝王专管政治,巫师只管信仰。可以认为属于巫系统的是东周后期战国时代以后被称为方士的人,以及继承了方士某些方面的道教的道士。其实这种系列关系肯定并不如此简单。也许古代的各种民间信仰均源于对巫的信仰吧。”[38]漥德忠的判断大体不错,因为从中国殷周时期的历史来看,确实是在周代祭与政走向了分离,巫的地位也逐渐趋于衰落,而帝王虽不事占卜,但仍然是天神旨意的执行者。在周代,“天”的观念已经形成,周人视天为神,并将代替天行使权力的人间帝王称为“天子”。此时的天神与上帝一样,具有宗教与政治两方面的权威,与殷代所不同的是,天命的延续受到天子积德多寡的左右。

后来,“天”的观念一直支配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经春秋到战国,社会战乱频仍,诸侯国之间相互吞并,周代前期的神权政治逐渐受到人们的质疑。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思想界却异常活跃,各种学派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以期寻求能够解决社会矛盾的良方。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运而生的。这样看来,道家的产生与先秦时期的巫文化及神权政治关系密切。

后来的道教思想正是对道家这一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和发展,正如《中国文化简论》所说:“道教的产生有着深厚的思想文化渊源和社会历史背景。商周形成的天神、地祇、人鬼信仰和崇拜为道教的产生提供了神灵体系。战国至秦汉盛行的神仙方术为道教的产生补给了道法之术。《庄子》、《列子》等道家图籍对神仙生活、仙家世界激荡人心的描绘为道教的产生构建了理想境界;黄老之学为道教的产生奠定了哲学基础。两汉之交,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为道教的产生带来了外部刺激和组织模式。‘宗教是劳动者的呻吟。’东汉后期,政治腐败、农桑失所,人民转死沟壑,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这就为道教的产生创造了社会历史条件。农民起义领袖往往利用方术及迷信思想号召和组织信众,又为道教的产生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39]道教是一个杂神教,所崇拜的神箓常见的有240种之多。正如马端临在《文献通考·经籍考》[40]中所说的:“道家(教)之术,杂而多端。”刘勰在《灭惑论》中也说:“道家之法,厥有三品:上标老子,次述神仙,下袭张陵。”[41]然其基本信仰有三:其一,大道无形,生有天地。“道”是道教信仰的根本与核心,是宇宙万物的主宰,是产生和支配天地万物的造物主。道教所崇奉的祖师——太上老君则是“道”的化身。其二,生道合一,长生成仙。道教与佛教正好相反,道教是“乐生而恶死”的宗教,以追求长生不死、羽化成仙为最高目标。其三,天道承负,因果报应。道教信徒深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报则延命,福及子孙;恶报则折寿,祸及后人。关于这种善恶承负的报应,《太平经》说:一是身报,即当代承负,报应在本人身上;一是后报,即隔代承负,报应在后人身上。因此,道徒相信,只有行善,才能成仙。“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若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复中行一恶,则尽失前善。”[42]又说:“善不在大,恶不在小”“积善事未满,虽服仙药亦无益也;若不服仙药,并行好事,虽未便得仙,亦可无猝死之祸矣。”[43]因此,为了劝善,道徒们还制定了不少的清规戒律。

宗教的产生源于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但是它与来自社会的压迫关系更为密切。任继愈先生说:“道教是宗教。它有团体、教派、教义、宗教规范仪式、宗教组织、固定数量的信徒、固定的传布地区等。”[44]刘增惠先生也认为:“道家与道教不是一回事。道家由老子在春秋末年创立,而道教则形成于东汉末年。”[45]道教正是这样,它产生于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日渐突出的东汉时期,从一开始就具有了宗教的上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