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外国戏剧的翻译与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外国戏剧的历时分布

这些外国戏剧作品在中国的历时分布很不均衡,具体如图1-8所示。

图1-8 中译外国戏剧的历时分布

1949—1966年一共出版了1270部外国戏剧,主要集中在20世纪50年代。整个20世纪60年代相当萧条,只出版了241部。1967—1972年的6年间连一部内部出版的戏剧也没有。1973—1976年内部出版了54部戏剧。1966年3月至1977年4月一部公开发行的外国戏剧剧本也没有,出现了11年的空白。1977—1992年一共出版了1280部作品。按理说,出版物是逐年增加的,但在1980—1983年出现了高峰期之后外国戏剧的曲线在这个时段总体上是下降的。1993—2010年出版了2057部外国戏剧。虽说1999年和2005年出现了两个高峰,但总体情况不算景气。

270部外国戏剧研究译著和300部本土外国戏剧研究著作的分布,请见图1-9。

图1-9 中译戏剧研究著作和本土外国戏剧研究著作的历时分布

1949—1965年出版了66部外国戏剧研究译著;1966—1977年的12年间1部这方面的著作也没有出版;1978—1992年出版外国戏剧研究译著97部;1993—2010年出版了107部。外国戏剧理论的翻译有三个高潮:20世纪50年代翻译的苏联戏剧理论,80年代翻译的关于西方现代流派戏剧和古典戏剧的著作,新世纪出版的当代西方戏剧研究著作。

1949—1965年出版了5部本土学者研究外国戏剧的著作;“文化大革命”期间也出版了一部有关外国戏剧的著作——《彻底批判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准确地说,这不是一部研究外国戏剧的著作,而是一部批评和否定外国戏剧的著作;1980—1992年出版了74部;1993—2010年出版了220部。在新中国的头三十年中,外国戏剧的研究属于比较敏感的领域,所以研究者比较谨慎。到了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翻译和研究互相促进的良好势头,戏剧界有一种引进、消化、创新的冲动,所以著作突然大增。在市场经济出现之后,虽然外国戏剧的市场有所萎缩,但相关从业人员有着攻读学位和评职称的压力,而且国家的经费也有明显的增加,学者们在学业压力与物质鼓励之下,加强了外国戏剧理论著作的翻译与撰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时段本土著作数量增速迅猛,不但第一次超出了译著,而且远远地高出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