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在山东省沂水县富官庄镇驻地以南6千米处,有一座海拔343.2米的山丘,名为箕山。此山虽然不高,却是远近闻名,因为这里是山东省的一条著名河流——潍河的发源地。在箕山脚下南侧,至今仍有一处硕大的泉眼,当地人称之为淮河头(古时,“淮”与“潍”谐音,故潍河又称为淮河),此即潍河之正源。汩汩的泉水自泉眼涌出,汇集附近各处山泉,形成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一路蜿蜒东流,奔向遥远的大海。
箕山之地,山明水秀,景色旖旎,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在风水学上,一个地方能否成为风水宝地,其首要条件是此地是否具备“四象”[1] 之特征。箕山之东南有团山,正东有东岭,东北有北岭(其上仍存有齐长城遗址),与箕山一起合为“四象”——青龙东岭、白虎箕山、朱雀团山、玄武北岭,而那条弯弯曲曲的小溪则在四象之间潺潺流淌。
箕山脚下东侧,山环水抱之中,坐落着一处古朴素雅的小村庄,村庄以姓氏与箕山命名,名为宋家箕山。村内几百户居民绝大多数为宋姓,其先祖于明朝初年由连云港一带迁入此地,一直繁衍生息至今。藏风聚气之处,定蓄地灵人杰之蕴。村内最大的名人莫过于以一副对联而名满天下的朴山先生。宋朴山(1884—1962年),名荆玉,出身于一个没落地主家庭,自幼善诗文,工书法,喜郊游,且才思敏捷,擅长对应。1922年初春,其父客死于吉林,朴山先生遂前去山海关迎灵。先生到山海关后,每日早出晚归,登高遥望,但见渤海早潮汹涌,骤涨骤落,涨落有时;西天落霞浮动,时聚时散,变幻莫测。一连七日,却不见亡父灵柩,又感时局动荡,人生无常,情至深处,于客店迎壁之上挥毫写下一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此联后被当地一道台发现,遂请人雕成红木条幅,悬于孟姜女庙的应门廊柱之上。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1982年大年初三,正当人们还沉浸在壬戌新年的祥和喜悦之中的时候,村中的一户普通人家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之声,一个男孩呱呱落地。男婴的哭声响若澎湃的波涛,于是初为人父的男主人给孩子取了一个名字——江涛。这个男婴便是笔者,江涛便是笔者的乳名。自降生的第一天开始,自己便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清冽甘美的山泉之水,源源不断地滋养着身体,滋润着灵性。在这蓝天白云交织、青山绿水相映的美丽乡村里,我度过了一个快乐而又难忘的童年时代。春天,那野花遍地、鸟语花香的田野、树林,就是我和小伙伴们一起肆意玩耍的乐园;夏天,上山捉蝎,林中捕蝉,下河捞鱼虾、抓螃蟹、逮青蛙、洗凉澡,是我们这群孩子不可或缺的娱乐项目;秋天,到山里田间捉蚂蚱、逮蝈蝈、摘野果,是我们在农忙时期最渴望的生活调剂;冬天,大雪纷飞过后,去银装素裹的田野里打雪仗、捉野兔,到厚如坚石的冰面上滑冰、嬉戏,是严冬赋予我们的最大犒赏。
美好的时光,总会让人觉得竟是那样的短暂。转眼之间,那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便已悄悄地溜走。10岁那年,我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家乡,沿着潍河流经的路线,来到邻村的垛庄初中,从此踏上了漫长的求学之路。13岁那年,我生平第一次坐上开往县城的列车,来到位于沂河之畔的沂水一中,在此就读高中。然而,这条号称“山东省第二大河”的沂河,在当时却由于工业污染、治理不利等各种因素,变得污秽不堪,臭气熏天。每睹此情此景,我都会怀念家乡那条明澈见底的小溪,思念那些儿时一起戏耍的伙伴。
令人有些窒息的三年时光终于过去了,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我却因各种因素在高考时发挥失常,没有实现自己的名牌大学梦,最终只能报考省重点本科高校。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天生好玩的本性使得我毅然决然地选取了一个自己中意的新兴专业——旅游管理。16岁那年,肩负着父母的重托,怀揣着美丽的梦想,我生平第一次坐上开往省城的长途列车,来到了位于“泉城”济南的山东师范大学。在大学的四年时光里,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甘泉,不断地丰富着自己的心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哲言,也是自己在学习中始终坚持的座右铭。求学期间,趵突泉、漱玉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大明湖、黄河等济南名水胜地,都曾留下了自己与同学、朋友们的身影。
20岁那年,大学毕业。当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本科毕业生”,并以全级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为研究生,继续在山东师范大学学习深造。在此期间,我曾和老师一起带领本科班学生赴青岛、烟台、威海等沿海地区进行专业实习,那婀娜多姿的海滨风光和绚丽多彩的海洋文化着实令自己陶醉不已。于是,我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位于山东海洋旅游,并一丝不苟地进行学术论文的撰写和毕业论文的写作。
在山东师范大学求学的七年,是相当充实的七年,是不断成长的七年,是收获颇丰的七年。23岁那年,硕士毕业。当年,被评为“省级优秀硕士毕业生”,并来到风景秀美的“江北水城”聊城,在“鲁西最高学府”聊城大学担任专业教师,成为学校引进的第一名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聊城,享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美誉,境内黄河、京杭大运河、徒骇河等河流纵横交错,东昌湖、鱼丘湖等湖泊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湖水相连,城湖相依,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美丽画卷。画卷之中,聊城大学如一颗闪亮的明珠镶嵌于古运河畔,东、西校区之间有徒骇河似一条玉带一般蜿蜒穿过。徒骇河西岸有一小区,名为明德公寓,那便是笔者的居住之所。在如此优美、恬静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的确是一件令人惬意的事情,让人乐恋而不思离舍。
老子曾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位伟大的先哲告诫人们,人生最高的境界,就应该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而作为一名承担传道、授业与解惑重任的人民教师,自然更应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淡泊名利,宁静致学。从教十年来,自己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在教学、科研工作的第一线,如春风化雨,润泽桃李。
孔子曾曰:“三十而立。”对这句话的通俗理解是,30岁左右的年龄是应该成家立业的年纪。27岁那年,我娶了一位美丽温柔的妻子,买了一套百余平方米的房子,生了一个漂亮可人的孩子,再加上骑了几年的那辆国产自行车子和存款不到万元的票子,“五子”全部登科及第。30岁那年,成功获批“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与应用重点项目”,所选题目即为与自己始终形影不离的“山东水文化”。
在山东省辉煌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既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又有农商融合、兼容并蓄的运河文化;既有开拓进取、开放包容的海洋文化,又有五彩斑斓、绚丽多姿的泉水文化;既有城子崖遗址、沂源猿人遗址等历史遗迹,又有“至圣”孔子、“智圣”诸葛亮等历史名人;既有南旺分水枢纽、东平湖等水利工程,又有黄河台房、蓬莱水城等防御建筑;既有“王景治河”“徐福东渡”等历史传奇,又有“牛郎织女”“梁祝化蝶”等爱情传说……
孔子又曾曰:“知(通 ‘智’)者乐水。”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水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在此形势下,对山东省的水文化因子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提炼,必将有助于拓展人们的视野,陶冶人们的情操,启迪人们的心灵,增强人们对山东省水文化的认识、理解和认同,进而打造山东省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名片。这是此书写作的最终目的,也是自己30余年来的最大夙愿。
小传一篇,权作为序。
宋立杰
2016年12月
[1].“四象之说”,源于中国古代的星宿信仰,古人将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分别为“东宫青龙”“西宫白虎”“南宫朱雀”和“北宫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