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章 所谓撒豆成兵
名为崔三的童仆也很委屈。
对于那些衙役捕快所说的话,他其实也不太相信。
但他又不敢在自家主子面前扯谎,自然只能据实汇报。
不成想,据实汇报竟也有错!
李林见此,上前转圜道。
“明府莫急,不如唤从冶山撤回来的衙役捕快前来问话。”
“到时候,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自然一目了然。”
崔佑君闻言,脸色这才好看了些许。
“县丞所言有理。”
“还不快去将人请来?”
崔佑君转头对崔三发出一声呵斥。
崔三闻言,连忙应是,转头出去请人。
不多时,就将一个穿着衙役公服,灰头土脸的汉子从外边带了进来。
此人名为赵勇,是六合县衙的捕头。
此次六合县派出衙役捕快协助朝廷大军剿贼,正是由他领队。
由于他这一路是仓惶逃回来的,故而很是狼狈。
“卑职赵勇,见过明府,见过县丞!”
崔佑君深吸一口气,手指指着赵勇。
“赵捕头,你详细说说冶山之战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朝廷大军这一仗究竟是怎么败的!”
赵勇点点头,神情满是后怕。
“回明府的话,事情是这样的……”
随着赵勇的讲述,崔佑君脸上的表情变得越发沉着凝重。
这年头,火药这种东西还属于是方士和炼丹师的专属玩具。
一般人不会将其往军事方面考量!
“贼军使用妖法时火光闪烁,烟雾缭绕,声如雷震。”
“明府,下官怀疑贼军用的可能是火药烟花。”
李林摸着下巴的山羊胡,若有所思的提出自己的猜想。
这年头,很少有人会将火药向军事方向联想。
但是,李林学识渊博,博览群书,曾看过一则记载。
说是太宗年间,长安周边山魈为祸。
江南道袁州府有个叫李畋的人,应榜召入长安,以百枚爆竹进京,齐响生擒山魈,太宗皇帝敕封为李畋先师,赏银千两以爆竹为业造福万民。
(PS:这段不是作者瞎编,李畋是史料记载的烟花发明者,李氏族谱上真记有这么一段。)
如果李林所料不错,那贼兵所用的应该也是类似手段。
崔佑君一琢磨,觉得也确实有这种可能性。
“但赵捕头还言,叛军妖法所击之处,人马俱碎,可那火药烟花不就听个响吗?”
“怎么会有如此杀伤?”
崔佑君不是没见过烟花,但在他看来,烟花的爆炸威力实在是不足以当做武器来使用。
两人间的对话听得一旁的赵捕头满脸懵逼,不同于这两位学识渊博的读书人,再加上这年头烟花还没有流行起来。
是故,他是真不知道火药是什么东西。
“不管了,还是先将此事以及我们的猜测上报给扬州方面吧。”
崔佑君开口说道。
李林也是点头表示赞同。
只是,就在这时候,一名县衙的衙役慌慌张张的从外边跑了进来。
“明府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崔佑君再度忍不住皱眉。
“又出什么事了?”
衙役噗通跪在他的面前,面露急色开口汇报。
“回明府的话,县城以北各村寨纷纷发来急报,贼军贼军自冶山南下,沿途裹挟流民,冲着六合县城来了……”
崔佑君闻言,脸上的表情忍不住大惊失色。
他世家子的姿态这下算是彻底端不住了。
如今的六合县城内,是真的没兵!
唯一有点战斗力的,也就是那些衙役捕快。
光靠这些人想要守城,必然是不可能的!
可若一但六合县城失陷贼手,那自己这个县令必然是首当其冲。
要知道,如今可是明皇在位,天下太平的盛世年节。
嗯,最起码在安史之乱彻底爆发前,大唐正处于盛世之中这点没人可以否认。
可就是在这样的太平盛世中,别的地方都没事,就六合县沦于贼手。
这是谁的问题?
一但上面要追责,那崔佑君这个县令必然是首当其冲。
即便他的家世,也保不住他!
深吸一口气,强压住内心中的震惊与慌乱,崔佑君开口道。
“快,立即派人去向扬州方面求援。”
“要求扬州方面派兵前来增援六合县城……”
……
天宝十四年五月十六,冶山之战爆发。
第二天五月十七,起义军于冶山李王庄休整一日,于第三天动身南下。
至五月二十日中午,起义军杀至六合县城外之时,起义军的规模已经从八百成功扩张到数千之众。
嗯,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起义军自冶山南下这一路上裹挟来的流民。
如今的大唐虽处于盛世之中。
但这所谓的盛世,乃是李家皇族的盛世,是关陇门阀的盛世,和底层百姓其实关系不大。
就拿杜甫那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来举例。
这句诗简单翻译一下也就是,开元盛世的全盛之时,小的城邑都有着上万户人家,稻米粟米雪白如流脂,不管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仓库都是满的。
但问题是,在这个生产力发展不足的时代,财富是有限的。
即便大唐对外扩张,对外贸易,可由于交通条件受限,效率其实很有限,弄不回来多少。
所以,这公库私库里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答案很明显,只能是来自于对底层的压榨。
这也就使得,唐代这个时候的贫富差距已经到了一个相当夸张的地步。
还有一个佐证就是,大唐的军制改革。
大唐前期靠着府兵制,几乎打的整个亚洲叫爸爸,完全可以证明府兵制的优越性。
可既然如此,那唐玄宗为什么要进行兵制改革?逐步改府兵制为募兵制?
说白了,还不是因为土地兼并,搞的朝廷没有土地可以用来搞府兵制了吗?
可见大唐如今的土地兼并有多严重。
说白了,如今的大唐,就如同一个装满了火药的火药桶。
而安史之乱就是点燃这个火药桶的火星。
故而,安史之乱一爆发,一切都一发不可收拾。
正因为如此,起义军在自冶山南下的途中,这才能一路不断扩军。
真就是应了那句话,只要有粮,就不怕没兵!
这一路的见闻也是让朱行简明白了,什么叫做撒豆成兵。
其实这个词和所谓神通术法压根没关系。
就只是你把豆子撒下去,没饭吃的灾民吃了你的豆子,就当你的兵,为你卖命。
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