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礼记正义》文献考察与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礼记》成书考释

由于司马迁、班固皆未言及《礼记》的成书,遂给后世留下一个千年公案。自汉末郑玄《六艺论》提出戴圣编纂《礼记》以来,学界从其说者甚众。孔颖达《正义》卷首解题曰:“ 《六艺论》云:‘今礼行于世者,戴德、戴圣之学也。’又云‘戴德传《记》八十五篇’,则《大戴礼》是也;‘戴圣传《礼》四十九篇’,则此《礼记》是也。”[1]所谓“传《礼》四十九篇”“传《记》八十五篇”,其中“礼” “记”互文相足,分别指《小戴礼记》《大戴礼记》。吕友仁认为,“郑玄的这个说法便是最早最权威的了”[2]。郑君将《大戴礼记》 《小戴礼记》并提,但未言及二者有何关系。

晋人陈邵认为《小戴记》由《大戴记》删成:“陈邵《周礼论序》云,戴德删古《礼》二百四篇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礼》;戴圣删《大戴礼》为四十九篇,是为《小戴礼》。后汉马融、卢植考诸家同异,附戴圣篇章,去其繁重及所叙略而行于世,即今之《礼记》是也。”[3]其后,《隋志》敷衍其说:“汉初,河间献王又得仲尼弟子及后学者所记一百三十一篇献之,时亦无传之者。至刘向考校经籍,检得一百三十篇,向因第而叙之。而又得《明堂阴阳记》三十三篇、《孔子三朝记》七篇、《王史氏记》二十一篇、《乐记》二十三篇,凡五种,合二百十四篇。戴德删其烦重,合而记之,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记》。而戴圣又删大戴之书,为四十六篇,谓之《小戴记》。汉末马融,遂传小戴之学。融又定《月令》一篇、《明堂位》一篇、《乐记》一篇,合四十九篇。”[4]因不明四十六篇中有三篇分上、下而成四十九篇,遂生发马融补充三篇之论,致使《礼记》成书问题愈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