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走进齐文化(第十一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课 齐国的人文生态

齐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也造就了齐国独具特色的人文生态。沿海文化的民情风俗有自己的特点。司马迁就评价说,齐国“民阔达多匿智”。(《史记·齐太公世家》)“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怯于众斗,勇于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国之风也。” (《史记·货殖列传》)齐国人有一种舒缓悠闲的生活方式,有阔达包容的处世之风,人们足智多谋。

舒缓

姜太公封齐建国,仅过了五个月,就安定齐国,向周公汇报在齐国施政的情况。周公感到很惊奇,便问他说:“怎么这么快啊?”姜太公回答说:“我简化了君臣之间的礼节,顺应当地风俗,所以这么快。” 民间风俗习惯是一种普通的社会现象,它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由于它是社会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环境中最稳定的因素,因此顺应民俗可以起到稳定社会秩序、安定民心的作用,有利于统治和管理。“因俗简礼,平易近人”是姜太公建国的三大基本国策之一。他给齐国带来的舒缓、达观的国风、自由开朗的民风,为齐国称霸春秋,威冠战国七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齐国雄厚的经济基础为齐国人悠闲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物质的富裕为齐国人民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化,培育了齐人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优雅的风度,提升了人生品位。如《战国策·齐策一》中说:“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踢鞠者。”再如,《汉书·地理志》说:“(齐人)舒缓阔达。”意为沉着镇静,举止从容,优雅大方,豁达而不拘泥,一派绅士风度。

音乐是齐国人文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齐国的音乐发展历史和成就向我们勾勒出了齐国人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追求和谐的社会画面。齐桓公时期到春秋末期,是齐国的音乐文化大发展的时期。上至国君,下至平民,奏乐和赏乐蔚成风气。当时的齐国宫廷是“钟鼓竽瑟之声不绝……和乐倡优侏儒之笑不乏”。齐都临淄可谓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音乐城。

编钟

大度

宽容大度是人的一种美德,能容人就能团结各种人,受人拥戴;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结果必是孤家寡人。宽容大度,有利于已,有利于人,更有利于社会。

齐国丰实的经济基础使得齐人先行富裕了起来,但是富裕起来的齐人都有着周济穷苦人致使共同富裕的义举。比如晏婴将丰厚的俸禄泽施三族、朋友和百姓。再如,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完成雪耻图霸大业后,经商求富,往来于临淄、陶邑之间,一生三致千金,皆分给穷苦百姓。齐桓公也是大度的代表人物,他不计前嫌,对和自己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不但不治罪,还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国政。管仲帮着齐桓公整顿内政,开发富源,大开铁矿,多制农具,后来齐国就越来越富强了,实现了齐国的霸业。陈完有经天纬地之才,仪表堂堂,言谈不俗,也被齐恒公封管齐国所有工艺制品,由于他做事出色,齐恒公封赏好多田地给他。

足智

齐人足智多谋,在既是“膏壤千里,粟如丘山”,又是风炎土灼的齐国大地上,曾经孕育了中国智谋家的鼻祖姜子牙、旷世奇才管夷吾、足智多谋的晏平仲、滑稽善变的淳于髡等灿若群星的历史名人;曾经产生了我国最早的百科全书《管子》,人类兵学的圣典《孙子兵法》等大批优秀的古代文化典籍;曾经出了我国也是世界上的第一个智囊机构——稷下学宫。他们作为文化的主体和载体,创造和承载了丰富的智慧和谋略,并营造了齐人足智的性格和氛围。

“因其俗,简其礼[1]”的治齐原则;“与时变,与俗化”的变革观念;“尊贤智,尚有功”的用人方针;尚礼仪,重法治的政治传统;“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工商政策;“来天下之人,聚天下之财”的开放思想;尊王攘夷[2],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称霸方略;围魏救赵、火牛破阵的取胜战术;“上兵伐谋”“庙算[3]全胜”的妙计;“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立”的人生追求;晏婴二桃杀三士,孙膑赛马……凡此,无不闪射着齐人智慧的光芒。因而《史记·齐太公世家》说:“(齐)其民阔达多匿智,其天性也。”《汉书·地理志》说:“(齐)其士多好经术,矜功名,舒缓阔达而足智。”

讨论交流

阅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齐文化人文生态中的舒缓、大度和足智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你所知道的哪些齐国故事是与此相关的,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拓展活动

大度意味着胸怀开阔、气量宽宏,足智意味着富有智慧。请你联系自己和身边熟悉的人,以“大度、足智”为主题,写一篇精炼的文章。

参考文献:《齐文化发展史》


[1] 因其俗,简其礼:太公到齐国后,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因而人民多归附齐国,齐成为大国。

[2] 尊王攘夷:尊,尊崇。攘,排斥、抵御。这则典故的原意是尊奉周王为中原之主,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后来成为面对外族入侵时,结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同义词。

[3] 庙算:指战役之前的战略筹划。“庙算”作为先秦时期对军事决策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主要体现了这一时期军事决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