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的天文密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盖天说

如果你在晴朗的天气,站在广袤的原野向四周看去,你对天地的直观感觉是什么样的?天肯定像是一个巨大而晶莹的蓝色穹顶,高高笼罩在你的头上,然后远远地向四周低垂,在极远极远的地方,就好像与大地相接了;而大地呢,则像一个平坦辽阔又深厚(当然也有山谷)的致密地块,向四面延伸,在地平线上仿佛与天盖合在一起了。古人就是在这种感觉的基础上,形成了“盖天说”。

盖天说

最早的盖天说形成于距今3000多年的西周时期,这种学说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后来成熟的盖天说记载于大约成书于西汉的《周髀算经》,书中认为不但天圆圆的,像一顶伞盖或斗笠,大地也不是方的了,而是呈倒扣着的圆盘状,略向上凸起[“天象盖笠,地法覆槃(同盘)”];天和地的距离是八万里,地中心是北极,也是地势最高的地方,中国在北极的南面十万三千里。

《西游记》中说,孙悟空一个跟头能翻十万八千里。这就是说,他能一个跟头从北极翻到中国。西天取经路途有多远?东土大唐距灵山也是十万八千里,说明孙悟空也能从东土大唐一个跟头翻到西天。据说唐朝时候的一里要比现在的一市里(500米)稍微短一些。打开地图量一下,我们会发现从西安(唐朝都城,当时称长安)到印度新德里的距离大约是3000千米,也就是唐朝的6000多里,这连《西游记》中说的“十万八千里”的零头都不到,可见那时的人把大地想象得特别大。

盖天说认为天是扣在地上的一个大盖子,永远在地面以上,于是人们就推测:既然日月星辰是固定在天上的,那它们就不可能“东升西落”,而是横着转到西北方足够远的地方,这样我们就看不见了。按盖天说的说法,光线的传播是有距离的,超过某个距离光线就突然消失了。所以太阳、月亮“下山”时是右边缘先消失——因为它们的右边缘先转到西北方向光线传不过来的那个距离的临界点——然后像进入阴影区一样竖着渐渐全部消失,虽然它们还在那里,但我们看不见了。

这种推测与我们的直观感觉完全不符,因为我们看到的太阳、月亮在“下山”时永远是下边缘先消失的,而且也不是凭空消失,而是被山、海或地平线挡住而逐渐沉下去的,最后全部消失在大地的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