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的天文密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圆周为什么是360度?

我们都知道,一个圆周是360度,古人是不是也这样认为呢?我们来看看《西游记》第一回是怎么描写花果山上那块孕育石猴的大石头的: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

这块石头的高度,正合周天三百六十五度。这“365”,就是中国古代一周天(即一周)的度数。至于“政历二十四气”“九宫八卦”等说法,后面我们再解释。

一个圆周的度数古今为什么不一样呢?这两种说法又是怎么来的呢?一提到“365”,我们立刻就会产生疑问:这是不是一年的天数?是的,它的确与一年的天数有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是365天多一点。古人当然不知道地球绕着太阳公转这回事,只是看到了太阳东升西落。但古代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太阳除了每天东升西落以外,还会在星空背景上慢慢移动。这是地球绕着太阳公转造成的。但是因为我们身处地球这个移动的平台上看太阳,所以就感觉太阳仿佛在绕着地球转动一样,且一年转一圈。怎么才能看到太阳在星空背景上慢慢移动呢?当然,白天我们是看不到星星的,但是当太阳落山后或升起前,我们可以观察它附近星星的变化,进而推测到它的这种运动。而且古人发现,太阳走过的路线是一个和赤道斜交的大圆,并且给这条路线取名叫“黄道”。太阳在黄道上走一圈是365天多一点(现在叫“太阳周年视运动”),于是古人就把一周天分为365度,这样太阳一天正好走1度,计算起来省事。

现在我们采用的圆周360度标准,是从西方传入的。其实,它最早估计也是从太阳周年视运动这儿来的,只是后来去掉了零头,改为了整十数,因为360可以被2、3、4、5、6等整除,用起来非常方便,于是成了现在世界公认的圆周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