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秦宓谈天说地难张温
《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写到东吴使者、名士张温来到西蜀见蜀国的后主刘禅,期望两国交好。刘禅和诸葛亮设宴款待他时,席上忽然来了一个人,“昂然长揖,入席就坐”。张温想:“我来自东吴发达之地,饱读诗书,你们西蜀偏狭地方能有什么人才,来的这个人怎么这么牛气?”于是他心中就有些不满。诸葛亮介绍说,此人叫秦宓,是益州学士。张温笑道:“既然称作学士,不知道胸中有学问吗?”然后张温就问他一连串“天有头乎”“天有耳乎”“天有足乎”“天有姓乎”的怪问题,想难倒秦宓。没想到秦宓引经据典,对答如流,弄得张温再也问不下去了。
这时,秦宓开口问张温了:“先生东吴名士,既以天事下问,必能深明天之理。昔混沌既分,阴阳剖判;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至共工氏战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天既轻清而上浮,何以倾其西北乎?又未知轻清之外,还是何物?愿先生教我。”
这些都是最本原的问题,一下搞得张温完全无言可对,于是他起身道歉:“不意蜀中多出俊杰!恰闻讲论,使仆顿开茅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