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6章 想卖熟鸡蛋
如果异性吸引不了你,男人其实更愿意跟男人在一起玩。
江成脑瓜子活络着呢,知道李琴来找他什么意思。
但两人几乎是从小认识到大,太熟了,江成一直就没对李琴有其他心思。也不能说李琴长的不好看,但就是没有感觉。
江成是真的不知道李琴什么时候开始对他有那个意思的,内心是有一个猜想。但男人对一个女人没感觉的时候,女人又无法做到跟兄弟一样站着比谁尿的远,玩都不想在一起玩。
不过说真的,李琴的家庭条件不错,父亲是县医院里的医生,母亲是小学的老师。她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双职工家庭就三个子女,日子不要过的太好。家里有自行车和缝纫机呢。
今天要去县郊外捡柴火,江成肯定是给自己父母家那边捡的,主要是婶婶家这边不用老虎灶了。
这回来也是闲着,不如去捡柴火。关键是江成跟张浩和陈坚他们不一样,以前没工作在自己家里要是不出门,容易被父母逮到唠叨。
现在江成有工作了,在婶婶家要是躺着也没人说他什么。自然不会跟以前那样,没事也硬要出门到处溜达,何况现在还是大冷天。
“李琴,我们要去郊区捡柴,你回去吧。”江成对李琴说道。
“我也跟你们一起去捡柴。”李琴回应道。
“你捡个屁呀,你家烧炉子的,我也不要你帮我家捡。”江成不耐烦的说道,这李琴是真厚脸皮,江成早就看穿她的心思了。
这一个女人在,江成跟两兄弟聊天都不好聊。男人在一起,又是他们这个年龄的,经常聊到女人身上的。
去捡柴,肯定是一边瞎聊,一边捡柴,主要还是打发时间。
“你要不带上我,我也跟着你们去。”李琴回应道。
张浩和陈坚站在一边羡慕着,他们也早就知道李琴对江成有意思。
江成有些无奈,以前他没工作的时候,还真考虑过要不要过两年跟李琴‘将就’一下。现在他是列车员,他想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类型。
别看李琴家里条件好,但她太瘦了,没有屁股没有‘长兄’的,脸型也不是江成喜欢的。虽然江成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模样的对象,但反正不是李琴这样的。
“要跟就随便你。”江成说道,都早上九点多了,没时间耽搁了,等会还要回来吃午饭呢。
张浩和陈坚两人笑了笑,看着江成的笑话。
“耗子,你说成子扒李琴的裤子,她会反抗不。”陈坚在张浩耳边小声的询问道。
张浩错愣的看了一眼陈坚,这问题倒是问的也不奇怪,只是他怎么好好的就会想到这方面上去的。
关键是江成会去扒李琴的裤子嘛,会扒的话,就不会出现眼前这样的局面了。
“应该不会。”张浩认真思考了一下这问题才回答道。
“那你说成子有没有扒过她的裤子。”陈坚再次小声的跟张浩探讨新的问题。
“这怎么可能,成子要耍流氓也不会对李琴乱来吧。”张浩回应道,不过思维已经被陈坚带偏,在想着李琴被扒裤子的话,两腿之间~~。
江成是不知道两个哥们在背后编排他和李琴之间的事,他是回房间换衣服了。哪怕江成猜测张浩和陈坚今天大概率是找不到散活干,他还是起床的时候穿上了工作制服。
换的是一身洗的干净但有不少补丁的棉袄,棉袄还是江成之前在自己家的时候妹妹江静帮他洗的。
江成就没怎么自己洗过衣服,参加工作后才自己动手洗,也洗的不怎么干净。
昨天吃晚饭的时候,婶婶王红芳就让江成把要换洗的衣服带回来,让她或者堂妹给洗了。
是给洗了,不是帮忙洗,这是王红芳给两个堂妹的命令。昨天王红芳当着江成面跟堂妹说的,她们没一个敢反驳的。
“成子,你穿那套衣服的时候真好看。”李琴见江成换好衣服开门后立刻上前说道。
其他不敢说,这点自恋江成还是有的,他自己都觉得穿制服的时候特别的俊朗。根本不需要李琴来夸。
现在是要去捡柴火,江成肯定换旧衣服,还要带绳子和木棍去。捡的多就挑,捡的少就背回来。
在江成自己家那边是有背筐的,那个捡柴火方便,婶婶家这边没那对象,只能用绳子去捆好弄回来。
江成没有搭理李琴说他穿制服好看的话题,而是招呼张浩和陈坚他们出发。
去郊外的路上,江成跟两哥们一路闲聊,李琴也只是跟随在一边。
“耗子,你说煮熟了的鸡蛋,在西口子那边能卖上好价格不。”江成询问道。
“熟鸡蛋,为什么是熟鸡蛋呢?”张浩奇怪的反问道。
“这个~,我现在在火车上工作,在外地有可能弄到点鸡蛋。但不是怕磕碰碎了就浪费了嘛,煮熟了就不用担心了。”江成解释道。
江成也想弄点生鸡蛋来卖呀,但他下站台后,只有茶叶蛋卖,没生鸡蛋。现在江成也是问一问,他还不知道调休完去工作的时候,还能不能进入其实时空的站台呢。
如果还能那样,站台出售的东西起码有一个稳定购买地方。还有就是乘客手里的东西,一个是不好要,另外一个是也不知道那些乘客会带些什么。
江成说的西口子,就是义安县西区的一个巷子口里面,也就是县城里的鸽子市。在几年前县城里很多地方都有摆摊的,没有非要到什么市场。
也就是国内开始实行各种票证后,逐渐不让个人做买卖了。一开始倒不是说投机~倒把,而是控制一些人抬高物价。
实行票证辅助购买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一些人光有钱也不能随意买东西,一些商人囤货后高价售卖,扰乱市场。
那时候很多下面的乡镇农村妇女都会弄一些自己种的菜,就一小菜篮子菜走路到县城里,在各种巷子里或者街道口蹲着卖。
本来这些农村人卖点东西也是不管制的,但有人卖几斤大米的,就有人卖十几斤的。有卖十几斤的,就有更多的。
只要你允许卖,一些专门做生意的人总能想办法应对。最后就干脆不允许了,有东西卖也不是没有渠道,县城里都有收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