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医别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江苏自古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医学流派众多,如孟河医派、吴门医派、山阳医派、龙砂医派等,而虞山医派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为江苏常熟地区的医学流派,因虞山而得名。

虞山历经五千年的文明沿革,文化繁荣,才俊辈出,远有兴东吴文教的先驱、“孔门十哲”之一、“南方夫子”言偃,近有清代两朝帝师、状元宰相翁同龢等一大批著名历史人物,自唐至清,常熟共有进士480多名,其中状元8名。深厚的历史文化孕育了诸多著名学派,除广为熟知的以严天池为代表的虞山琴派,以黄公望为代表的虞山画派外,尚有虞山医派,其历史源远流长,历代医学家层出不穷,如赵开美、缪希雍、柯韵伯、钱天来、喻嘉言及陶君仁等。

虞山医派自明清开始渐成气候,其间赵开美版《仲景全书》出版为其成熟之里程碑,此书一经问世,便在江南地区广为流传,为后世医家研习仲景之说的经典著作。在此时期,仲景之说出现北学南移,虞山医派起到重要作用。随着虞山医家及文人的交流传播,医派学术思想日趋多元,加之虞山医家不拘泥仲景原书,根据江南实际情况,知常达变,促进了温病学派的诞生及发展。

由于虞山医派历代医家、学者在医林间的交流,尤其是与江浙一带医家互相交往切磋,其学术风气每多近似。虞山医派传承仲景之说,开辟温病先河,对江南地区其他医学流派如吴门医派、钱塘医派及孟河医派等的形成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一、虞山医派为吴门医派理论源泉

关于虞山医派和吴门医派的关系,目前有种说法认为虞山医派是吴门医派的分支,其实这是欠妥的,医派的定义并非只是依据当时的行政区域,而是取决于其传承脉络及学术贡献,不然以孟河镇命名的孟河医派,何以有如此大的学术影响。虞山医派以伤寒学研究为其主要的学术贡献,开辟了仲景之说北学南移的先河,从《仲景全书》的刊刻,到缪希雍的“时地议”理论,都是江南医家对仲景之说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传承与发展,而吴门医派的核心思想则是温病学研究,以叶天士、薛雪等温病医家的学术思想为其学术成熟之里程碑。

虞山医派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赵开美、缪仲淳等要比吴门温病学派叶天士、薛雪等早一百多年,在此百年,虞山大家的学术思想在姑苏吴地广为传播,对吴门医派学术思想的成熟深具影响,此不仅在于虞山医派赵开美版《仲景全书》为后世吴门医派的兴盛创造了必要条件,而且还在于缪仲淳博古通今的治学理论对吴门后世大家之启示,仔细研读吴门医派代表医家叶天士医案,可明显发现缪氏学术经验对其产生的影响,如缪氏所倡之内虚暗风说、脾阴论及治吐血三要法等,皆为叶氏所宗,且灵活运用于临床,这些为后世吴门医派温病学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二、虞山医派为钱塘医派启迪之师

钱塘医派的开山之师主要为卢复、卢之颐父子及张卿子,其学术思想与虞山医派皆具有重要联系。卢氏父子与缪仲淳往来密切,学术思想亦非常接近,受缪师《神农本草经疏》影响,卢复编辑了现存最早的《神农本草经》辑本,仿于缪师,亦从事药性功治的探讨,但所论不多。卢复遗有医书多部,思想大半由其子卢之颐继承,并撰有《本草乘雅半偈》;而张卿子则在参考虞山赵开美版《仲景全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证实践,著成张卿子版本《仲景全书》,此书为后世钱塘医派研习仲景之书的重要文献。

三、虞山医派与孟河医派相辅相成

虞山缪仲淳与金坛王肯堂的君子之交广为后世中医津津乐道,两师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取长补短,拯绝存亡,王师对缪师学术思想的推崇更是在其所著《灵兰要览》及《证治准绳》中多有记载。作为延陵地区(约今之丹阳、常州、江阴一带)著名医家,王肯堂为后世孟河医派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其强调“宗学术之规矩”“求醇疵互辨”,为后世孟河费伯雄纠偏归醇,撰写名著《医醇賸义》大有启发和开悟。此外,晚清名医余听鸿,师承孟河名医费兰泉,为虞山医派史上内外治皆精通的大家之一,在常熟有“余仙人”之美誉,而当代虞山医派的代表人物陶君仁亦曾师承孟河名医周憩堂,深受孟河医派学术思想的影响,皆对虞孟医学的交流功不可没,据此可见虞山与孟河两大医派之间深厚的学术渊源。

关于虞山中医的记载古已有之,此书之所以命名为《虞医别录》,实乃吾辈才疏学浅,自身学术认知及临证经验有限,所撰虞山医派拙作,实不敢用“虞山医派”之名,故取“别录”。此书虽为别录,然对虞山之情无别。

马俊杰

2022年1月1日书于平棈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