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肝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难经》

《难经》在继承《黄帝内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肝脏象和肝经脉的相关理论和论述,在五行脏腑体系的临床运用方面有所发展。

(一)肝脏象的脉象表现

《难经·四难》详细描述了肝、心、脾、肺、肾所代表五行的脉象表现以及切脉时与呼吸的配合。“曰: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也其脉在中。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也。心肺俱浮,何以别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肾肝俱沉,何以别之?然:牢而长者,肝也;按之濡,举指来实者,肾也。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是阴阳之法也。”呼气时浮取而辨心或肺,吸气时沉取而辨肝或肾,呼吸之间体察脾胃之气,并点明肝脉为沉取牢而长。《难经·十五难》言:“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其脉之来,濡弱而长,故曰弦。”点明肝脉为弦,特点为濡弱而长。

(二)肝经脉的病理表现

足厥阴肝经经气竭绝,在《难经·二十四难》则描述为“足厥阴气绝,即筋缩引卵与舌卷。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络于舌本”。说明肝经气绝病态与肝经循行部位联系密切,与《灵枢·经脉》一脉相承。

(三)肝病传变与其预后

《难经》强调通过脏腑之间的传变规律来判断疾病的预后。如《难经·五十三难》提出“七传者死,间脏者生”的观点:“假令心病传肺,肺传肝,肝传脾,脾传肾,肾传心,一脏不再伤,故言七传者死也。间脏者,传其所生也。假令心病传脾,脾传肺,肺传肾,肾传肝,肝传心,是母子相传,竟而复始,如环无端,故言生也。”故《难经》认为肝病若传其所胜(脾),则病情较重;若肝病传其子(心),则病情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