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序
中医学是中华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得到全面系统传承的医药学,是科学人文相融合具有双重属性的医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
从历史范畴看,中医药学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结合以研究人体,其中蕴含中华传统文化深邃的哲理,其优势在临床医学。以整体观动态变化流转的象思维为主体,以治未病与辨证论治为核心,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规律,研究养生康复、增进健康、延长生命的方法。21世纪是生命科学兴起的世纪,中医药学将以其独特理论体系指导临床实践,重视宏观与微观的综合,将归纳与演绎分析整合,是实体本体论与关系本体论的统一,运用现代科学手段,进行多学科交叉渗透,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防治现代难治疾病,重视人体生态反应,提高整体健康素质,必将为人口与健康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基于观象议病,“象以尽意”为主体本体,以气、阴阳五行学说相关联的关系本体的具象思维与概念思维的互融互动,融合现代科研方法,深入挖掘古代经典精华,指导当代临床实践,是目前中医学继承发展的重要方向。武维屏教授和我在东直门医院内科共事18年,其勤奋教学,广育英才。50余年始终坚持在临床一线,是学验俱丰的中医内科学家、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武维屏教授几十年来潜心钻研从肝论治肺系疾病理论体系,努力实践肝肺相关治疗方法,并带领弟子门人、指导研究生以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黄帝内经》“以通为用”“以平为期”“正中和合”思想核心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科研方法,揭示肝肺相关的科学内涵。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探究从肝论治肺系疾病的临床价值,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研究从肝论治肺系疾病的临床作用机制,获得了丰硕成果。
中华民族优秀的科技文明河图洛书记述:北南水火既济,土居中央辅助四旁。西方庚辛金位隶属肺与大肠,肺主气司呼吸,主肃降喜润恶燥;又肺体清虚状如橐龠,金曰从革,从革意向皮肤、腠理、肺胞、细络、孙络,气禀清阳氧合交换,具有韧性、张力、免疫功能,调和营卫,咳痰喘预警证候作用。东方甲乙木位隶属肝胆,肝藏血主疏泄宜升发,令胸中宗气小气一转,司升降功能,呈左升右降,出入有常,维护神机气立;木曰曲直,曲直意象梳理、调节,维护气化功能,令魂魄互融互动,顺道生智。武维屏学长,著名呼吸病专家,秉国学象思维创从肝论治肺系疾病理论体系,将气机气化升降出入整合,是辨证论治的守正创新。深化肺与肝的关联中和、平秘阴阳的研究既符合国学深邃哲理的探索,又发挥了高概念时代复杂系统辩证统一的整合际链的研究特点。
近年来,武维屏教授率领四位高徒并联合各学科英才,梳理古典医籍,荟萃当代文献,融合自身经验,著成《调肝论》一书。该书分为调肝论探源(传承)、调肝论阐释(发挥)、调肝论应用(发展)三个单元,将先秦至近现代调肝之医书溯源梳理,将肝之生理病理、证候以及调肝之内涵、理法方药、西医学基础进行阐释,对调肝论在各科疾病的名家应用做了归纳整理。
我想对武学长门人学生讲两句话:现今的国家中医政策由团结中西医转变为中西医并重,虽然春天的真正来临还会有一个乍暖还寒的过程,年轻中医学人要补上国学,多读经典、勤求临证、提高悟性最重要。直面21世纪数字化科技文明的到来,以历史范畴对待科技文明的转轨,要有文化自觉,为弱势学科转化多做前瞻性高起点研究工作。草拟诗一首:
七贤竹林院,翠绿郁丛丛。疏枝飘秀叶,节节亮高风。仁德崇至尚,师承总在情。顺自然求真,储善美立命。
愿与武学长团队共勉。
该书历时五年,师承古训,阐释新知,博采众长,传承精华,对调肝理论做出较为系统全面总结,对从肝论治各科疾病的理论研究、临床实践以及教学科研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今值新书付梓之际,约我作序,实为对我的信任鼓励,谨志数语,乐观厥成。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中国工程院 院士
敬署
庚子仲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