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章 麦瘟菌的金色解药
芒种前夜,河套平原的麦田笼罩在薄雾里。陈小山打着手电筒巡田,光束扫过之处,几株麦苗突然倒伏,叶片上布满蛛网状的灰斑——正是昨夜还好好的抗寒小麦。
“陈三哥,巴特尔族长来了!”林秀兰的声音带着颤音,手里攥着片枯萎的麦叶,“东边草场的羊群开始腹泻,和去年八大胡同姑娘们中过的‘金粉毒’症状一样。”
蒙古包的毡帘被掀开,巴特尔带着股冷风冲进来,铜牌在胸前撞出声响:“归田者,盐海子的水……变浑了!”他捧起羊皮水袋,里面的液体不再清澈,漂着絮状的灰白色物质。
陈小山接过麦叶,在油灯下细看,叶背的灰斑竟在蠕动——是史密斯从美国农业部带来的麦瘟菌,专门侵蚀灵泉土培育的作物。他忽然想起废庙羊皮卷上的警示:“外夷之菌,噬神土如蚁啃金。”
“秀兰姐,把老赵留下的石蕊试纸拿来。”他撕下半片试纸浸入污水,试纸瞬间变成铁红色,“酸性毒菌,和万少聪在天津实验室搞的一样。”
林秀兰翻开账本,夹着的电报稿飘落:“王大哥前天来电,说上海码头截获一批‘美国化肥’,开箱全是带菌的麦种。”她望着陈小山掌心的罗盘,“这次他们学聪明了,用真菌孢子污染空气,防不胜防。”
更漏声中,马占魁的皮靴声从远处传来,还带着陌生的脚步声。掀开毡帘,竟见个戴圆框眼镜的中年人,灰布衫上打着整齐的补丁,怀里抱着铁皮箱:“陈先生,延安派我来的,我叫李耘,搞微生物的。”
李耘掏出显微镜,镜片在油灯下反着光:“听说您这儿有能克百病的灵泉水?”他从铁皮箱取出培养皿,里面是正在吞噬灵泉土的麦瘟菌,“我们在黄河水样本里发现了这东西,基因序列和北美小麦锈病相似,却多了段人工合成的……”
“够了。”陈小山打断他,目光落在培养皿上,菌毯边缘竟呈现麦穗状,“是不是和万庆隆的‘金壤面粉’商标一样?”
中年人一愣,推了推眼镜:“您连这个都知道?史密斯的实验室在新泽西,专门改造真菌来对抗……”
“李同志,”林秀兰突然插话,“能借一步说话吗?”她指了指账册里夹着的青铜罗盘拓片,“有些事,得让自己人知道。”
三人围坐在油灯旁,陈小山取出青铜罗盘,符文在光晕中明灭:“这是归田者的神器,每道纹都是护佑过的土地。”他指向新刻的麦穗盾纹,“上次挡下毒雾后,罗盘就多了这个。”
李耘的手指悬在罗盘上方,突然颤抖:“我在延安见过类似的纹路,
天将破晓时,陈小山带着李耘来到盐海子。湖面漂浮着大片死鱼,灰白色的菌毯正顺着水流侵蚀湖岸。他咬了咬牙,将整罐灵泉水泼向湖心——这是小世界里储存的最后半罐,足够维持三天的灌溉。
“看!”巴特尔突然指向湖面,灵泉水激起的涟漪中,竟浮现出归田者壁画上的农神虚影,手持罗盘播撒金粉。菌毯接触到金粉,发出“滋滋”的声响,像被火灼烧的蛇虫。
李耘举起显微镜观察:“菌丝在溶解!灵泉水中含有某种噬菌酶,比我们实验室的青霉素强百倍。”他忽然压低声音,“但史密斯的货轮还在塘沽港,载着十万吨带菌的‘援助粮’,联合国的旗号下全是毒麦。”
晨光中,陈小山望着逐渐恢复清澈的湖水,忽然发现罗盘中央的水晶亮了起来,映出千里之外的塘沽港——无数集装箱上印着“USA AID”,却在灵泉感应下显露出底下的骷髅标志。
“秀兰姐,”他转头对正在记录数据的姑娘,“把咱们的育苗棚改成无菌室,用灵泉水循环消毒。”又对李耘,“劳烦您给延安回电,就说归田者的麦田,不需要外来的‘援助’,但需要更多像您这样的‘麦医生’。”
万庆隆天津总部,万少聪盯着最新的菌情报告,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报告显示,河套的麦瘟菌在灵泉水面前节节败退,反而催生了更坚韧的麦苗品种。他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万儿,粮战比枪战更狠,要赢,就得断了对手的种。”
“史密斯先生,”他抓起电话,声音发颤,“把最后一批‘噬土兽’放出去吧,那东西连归田者的罗盘都能啃——”他盯着办公桌上的青铜罗盘复制品,“只要毁了河套的灵脉,全中国的土地,都是咱们的试验田。”
河套平原的麦田里,陈小山摸着新生的麦苗,发现叶片上竟多出层细密的绒毛,用灵泉水浇灌过的根部,已结成金色的防护层。李耘的显微镜下,变异后的麦瘟菌正被这些绒毛分泌的液体溶解,像雪遇骄阳。
“陈先生,”牧民的孩子捧着新麦跑来,麦穗上沾着盐粒却饱满异常,“阿爸说,这麦子磨成粉,能做比奶豆腐还香的饼!”
陈小山笑了,抬头望向星空,罗盘指针轻轻颤动——这次指向东北,那里的松花江平原正遭遇百年不遇的涝灾,而他知道,归田者的脚步,永远朝着土地最需要的地方。至于万少聪和史密斯的新阴谋,他早已从羊皮卷里找到了答案:“神土养人,亦能育人,当千万百姓学会护苗,便是最好的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