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小世界种田大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9章 阳澄湖边的蝗群阵

1946年大暑,阳澄湖边的芦苇荡卷着热风,数十万只蝗虫遮天蔽日,所过之处,连荷叶上的露珠都被啃得干干净净。周阿毛蹲在田埂上,手里攥着半截被虫蛀的稻穗,浑浊的眼睛盯着远处的蝗群,像在看一场漫无边际的黄沙。

“阿毛哥,陈先生来了!”扎着红头绳的小英光着脚丫跑来,脚底板沾着黑乎乎的灵泉土——这是三天前陈小山派人从河套送来的试种样本。

周阿毛猛地抬头,看见七八个身影沿着田埂走来,为首的青年穿着洗得发白的灰布衫,腰间别着个羊皮水袋,正是归田者陈小山。他膝盖一软跪倒在地:“活菩萨,您可来了……我家三亩稻田,眼看就要被蝗虫啃成光杆了!”

陈小山赶紧扶住他,指尖触到对方掌心的老茧,比河套牧民的还要粗糙。田地里,枯黄的稻秆上爬满银灰色的蝗虫,翅膀振动声像无数把碎刀在磨石上划过,细看竟发现每只蝗虫的复眼里都泛着诡异的金斑——和史密斯实验室的噬土兽如出一辙。

“秀兰姐,取点虫样。”他转身对背着药箱的林秀兰,又向巴特尔点头,“劳烦大哥去湖边看看,有没有带莲花标记的货船。”

李耘蹲下身,用镊子夹起只蝗虫,透过放大镜惊呼:“复眼里嵌着微型金属片!和史密斯在塘沽港用过的追踪器一模一样。”他撕下半片蝗虫翅膀,放在试纸上,纸面瞬间泛起莲花状的蓝色光斑——正是万庆隆的防伪标记。

“果然是他们。”陈小山望向东南方,那里的太湖水面上,几艘挂着米字旗的货船正缓缓靠近,船头隐约可见“UN粮援”的字样,“把灵泉土洒在田边,按八卦方位埋艾草。”他掏出青铜罗盘,盘面的煅土纹与江南水网的灵脉产生共鸣,“这次的蝗虫,怕是被改了基因。”

黄昏时分,蝗群首次发动袭击。遮天蔽日的虫群像块灰色的云,朝着刚插下灵泉稻种的试验田压来。陈小山将灵泉水泼向田中央的老槐树,金色水痕在树干上凝成麦穗阵,蝗虫触碰到光阵边缘,竟发出刺耳的尖啸,翅膀上的金斑开始融化。

“有效!”林秀兰挥舞着沾有灵泉土的竹枝,蝗虫碰到土粉纷纷落地,“但它们在绕开核心区,像是有指挥!”

巴特尔从湖边回来,浑身湿漉漉的,腰间别着截断桨,上面刻着半朵莲花:“归田者,湖西停着三艘货船,船底暗舱里全是铁笼子,关着的蝗虫比这里的大两倍,翅膀上刻着USA的字样。”

陈小山的罗盘突然剧烈震动,盘面中央的水晶映出货船内部——史密斯正戴着白手套,将试管里的金色液体注入蝗虫体内,液体正是从河套窃取的灵泉土溶液。“他在培养能吞噬神土的‘蝗王’。”陈小山咬牙,“秀兰姐,把咱们带来的煅土灰调成糊状,给每株稻苗涂根。”

子夜,货船上的史密斯通过望远镜观察试验田,看见稻苗根部泛着金属般的光泽,像给田地镶了圈金边。他冷笑着按下对讲机:“启动蝗王,目标:归田者的罗盘。”

当体型巨大的蝗王带着虫群扑来时,陈小山正在田边调试青铜罗盘。蝗王的翅膀拍击声如战鼓,复眼里的金属片反射着月光,直扑他手中的神器。

“巴特尔!”陈小山大喊,蒙古族汉子立刻甩出套马索,套住蝗王的触须。灵泉土灰顺着绳索蔓延,蝗王的硬壳竟开始龟裂,露出里面刻着的“噬土”二字——正是万少聪的私人印记。

“万少聪,你敢用百姓的口粮养虫!”陈小山怒喝,罗盘突然发出强光,蝗王体内的金属片应声炸裂,引发连锁反应,整个虫群如断线的风筝般坠落。

李耘趁机收集蝗王残骸,在其胃部发现半张纸条,用米汤写着:“八月十五,长江口,万吨级蝗群母舰。”他推了推眼镜:“这是史密斯的新计划,用航母运载基因改造的蝗群,目标是整个江南平原。”

黎明时分,陈小山站在阳澄湖边,看着渔民们用灵泉土灰拌入苇叶,编成护苗的麦穗结。周阿毛捧着刚冒出新芽的稻穗,突然跪地磕头:“归田者,您看这稻芽,比往年早发三天,根上还缠着金粉!”

陈小山摸着稻芽上的金粉,忽然听见罗盘发出蜂鸣,指针指向正东——长江口方向,史密斯的货船正卸下巨大的金属容器,容器上的骷髅标志在晨光中格外刺眼。而在容器深处,数百万只蝗虫正在变异,它们的翅膀上,竟慢慢浮现出与陈小山掌心相同的罗盘印记。

万庆隆上海分部,万少聪盯着显微镜下的蝗群基因链,发现史密斯竟偷偷加入了归田者的罗盘基因片段。

阳澄湖边的麦田里,陈小山望着逐渐恢复生机的稻田,忽然发现每株稻苗的叶尖都凝结着露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像无数个小罗盘。李耘的显微镜下,这些露珠竟能分解蝗虫体内的金属片,正是灵泉与江南水脉结合产生的新特性。

“陈先生,”小英举着编好的麦穗结跑来,“阿爹说,等稻子熟了,要给您做最香的桂花糖粥。”

陈小山笑了,抬头望向星空,罗盘指针轻轻颤动——这次指向东北,那里的松花江平原即将迎来秋收,而他知道,归田者的战斗从不局限于一地。史密斯的蝗群母舰也好,万少聪的舆论战也罢,只要百姓还在守护土地,灵泉的力量就永远不会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