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章 金簪碎玉
醉仙楼的梅字号雅间,熏着上好的沉水香。
裴照野立在窗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金簪。酉时已过一刻,沈昭临仍未现身。窗外暮色渐沉,秦淮河上画舫如织,丝竹声飘荡在水面上,恍如隔世。
“公子久等了。“
门帘掀起,沈昭临一身素袍走进来,发髻只用根木簪绾着,腰间却佩着那把龙泉剑。两年零九个月不见,她眉目愈发凌厉,右颊添了道寸许长的疤,衬得整个人如出鞘的刀。
“将军。“裴照野躬身行礼,喉头发紧。
沈昭临径直走到案前坐下,剑鞘磕在桌沿,发出清脆的响:“听说你中了举人?“
“二甲第十七名。“裴照野在她对面跪坐,“多亏将军...“
“与我何干?“沈昭临打断他,自顾自斟了杯酒,“你凭本事中的举。“
酒是陈年花雕,琥珀色的液体在杯中荡漾。裴照野注意到她斟酒的手——虎口处结着厚茧,指节有几处冻伤的痕迹。北疆苦寒,她这两年多,过得不易。
“看什么?“沈昭临敏锐地抬眼。
裴照野垂眸:“将军手上的伤...“
“小伤。“沈昭临一饮而尽,“比不得裴举人考场咳血。“
裴照野指尖一颤。她果然知道...那日贡院外焚香,真是为他?
“听说你拜在谢韫门下?“沈昭临又斟了一杯,“那老狐狸最恨商贾,怎会收你?“
“学生...“裴照野苦笑,“跪了七日,淋了三场雨。“
沈昭临酒杯一顿:“就为改个出身?“
“为...“裴照野抬头,直视她的眼睛,“配得上一个人。“
烛火噼啪作响。沈昭临盯着他看了许久,突然嗤笑一声:“傻子。“她将酒杯重重搁在案上,“你以为换个身份,那些眼高于顶的世家就会高看你一眼?“
裴照野不答,只是从袖中取出金簪,轻轻推到她面前:“将军当年赠簪,可曾想过...有朝一日我会典当它?“
簪头的红宝石在灯下泛着血一般的光泽。沈昭临盯着那个“赎“字,眉头微蹙:“你去过荣宝斋了?“
“去了。“裴照野声音发涩,“就在...家母被拍卖的地方。“
沈昭临瞳孔骤缩。她显然不知道这层关联,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剑柄:“我...“
“将军不必解释。“裴照野将金簪又往前推了推,“学生今日来,是想物归原主。“
“什么意思?“
“学生一介寒士,用不着这等贵重物件。“裴照野微笑,“更何况...“他指了指簪头的“赎“字,“学生已经...自我赎买了。“
沈昭临突然抄起金簪,在裴照野反应过来前,猛地折为两截!
“你!“裴照野惊呼。
“既不要,毁了便是。“沈昭临将断簪扔回桌上,红宝石从簪头脱落,骨碌碌滚到裴照野手边。
裴照野拾起宝石,却发现底部有个极小的凹槽——里面藏着张薄如蝉翼的纸。他震惊地看向沈昭临,后者却一脸平静:“终于发现了?“
“这是...“
“北疆三十八营的布防图。“沈昭临压低声音,“我离京前画的,本想托人带给你,正巧赶上你中秀才...“
裴照野展开纸条,上面用朱砂勾勒着山川地形,各处关隘驻军数量一目了然。这样机密的东西,她竟藏在送他的金簪里?
“为何给我?“
“若我战死...“沈昭临轻描淡写,“总得有人知道如何接手北疆防务。“
裴照野胸口如遭重击。他猛地站起,又因腿伤踉跄了一下:“将军慎言!“
“怕什么?“沈昭临冷笑,“你我之间,早该坦率些。“
窗外突然传来嘈杂声。裴照野警觉地合上纸条,却见沈昭临已经按剑而起:“禁军的脚步声。“她迅速推开后窗,“走。“
“一起走。“裴照野抓住她手腕。
沈昭临甩开他:“他们是冲我来的。“她将断簪塞回他手中,“藏好。若我三日内不派人来取,就烧了。“
楼下传来甲胄碰撞声。裴照野还想说什么,沈昭临已经一把将他推出窗外:“记住,无论听到什么消息...别插手!“
裴照野跌进后巷的稻草堆,眼睁睁看着窗户关上。他攥紧断簪和布防图,耳边回荡着沈昭临最后那句话——别插手?什么意思?
巷口传来整齐的脚步声。裴照野咬牙爬起,一瘸一拐地钻进暗处。刚拐过街角,醉仙楼方向就传来一声厉喝:
“沈昭临!奉太子谕,尔私调边军图谋不轨,即刻拿下!“
太子?!裴照野心头剧震。沈昭临何时得罪了东宫?他下意识想折返,却想起她严厉的警告,只得咬牙继续前行。
雨突然下了起来。裴照野在雨中狂奔,断簪的尖锐处刺入掌心,鲜血混着雨水滴在青石板上。转过三条街,他撞进谢府偏门,浑身湿透地跪在谢韫面前。
“相爷!沈将军被太子的人带走了!“
谢韫正在练字,闻言笔锋都不曾停顿:“知道了。“
“学生求相爷...“
“求我什么?“谢韫搁下笔,“救她?你以为她需要人救?“
裴照野怔住。
“沈昭临是什么人?“谢韫冷笑,“北疆杀神,玉面罗刹。太子那几个草包亲兵,奈何不了她。“
“可...“
“倒是你,“谢韫突然话锋一转,“可知为何太子突然发难?“
裴照野摇头。
“因为你的策论。“谢韫从案头取出一卷文书,“《论商贾之弊》被陛下看中,今早在朝堂上当众宣读。其中'盐铁专营之害'一节,恰好戳中太子党贪污军饷的痛处。“
裴照野瞪大眼睛。他的考卷怎会...
“太子奈何不了陛下,还动不得你恩师么?“谢韫将文书扔给他,“沈昭临这是替你挡了一劫。“
雨水从裴照野发梢滴落,在文书上晕开一片。他低头看去,是自己策论的抄本,朱笔圈出的几段确实直指盐铁专营中的贪腐。
“学生...不知会连累将军。“
“现在知道了?“谢韫突然拍案,“记住,朝堂比战场凶险百倍!在这里,一句话就能要人命!“
裴照野攥紧文书:“学生...该怎么做?“
“等。“谢韫重新提笔,“等沈昭临的消息,等太子的下一步,等...“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老帝驾崩。“
裴照野倒吸一口凉气。当朝陛下虽年迈,却从未传出病讯。谢韫此言,几乎是大逆不道!
“相爷...“
“去吧。“谢韫挥挥手,“把湿衣裳换了,别辜负沈将军一片苦心。“
裴照野躬身退出,却在门口被谢韫叫住:“那金簪...收好了。说不定哪天,能救你的命。“
裴照野心头一跳。谢韫怎知金簪的事?他低头称是,退出书房。廊下,小童递来干爽衣物,低声道:“公子,沈将军的亲兵刚才来过...“
裴照野一把抓住小童:“人呢?“
“留下这个就走了。“小童递上封信,“说务必亲手交给您。“
信很短,只有八个字:
「簪断人安,静候佳音。」
字迹潦草,像是匆忙写就。裴照野将信纸贴近鼻尖,闻到极淡的血腥味——沈昭临受伤了?还是...写信的人受伤了?
“送信的人还说了什么?“
小童摇头:“只说让您别担心,三日内必有消息。“
三日...裴照野望向窗外的雨幕。醉仙楼里,沈昭临说“若我三日内不派人来取,就烧了“。她早料到自己会被羁押?
雨越下越大。裴照野回到客房,将断簪和布防图藏入贴身的荷包。荷包里还有半片干枯的梅花,是沈昭临去年托人从北疆带来的。他摩挲着花瓣,突然想起什么,从行囊深处取出个木匣。
匣中是那封血书——「愿以身代」。
“阿昭...“裴照野轻抚字迹,“这次...换我替你。“
窗外惊雷炸响,照亮了他苍白的脸。
三日后,暴雨初歇。
裴照野一夜未眠,天不亮就守在谢府大门前。小童说沈昭临的亲兵会在今日来送消息,他生怕错过。
辰时三刻,一匹快马疾驰而来。马上的不是赵锐,而是个陌生少年,满脸风尘仆仆。
“裴公子?“少年滚鞍下马,“将军让我送这个来。“
他递上个小包袱,入手沉甸甸的。裴照野解开一看,是把精致的匕首,鞘上缠着红绳——是沈昭临随身佩戴的短刃!
“将军人呢?“
“今早出城了。“少年压低声音,“太子放的人,但勒令即刻返回北疆,不得耽搁。“
裴照野握紧匕首:“她...可有受伤?“
少年犹豫片刻:“左肩中了一箭,不碍事。“他看了看天色,“将军还说...让您专心备考,别再...“
“别再什么?“
“别再为她涉险。“少年翻身上马,“属下告退!“
马蹄声远去,裴照野仍立在原地,匕首的寒意透过布料渗入掌心。沈昭临脱险了,却连面都不肯见,只送来这把匕首...是什么意思?
“看够了?“谢韫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
裴照野转身行礼:“相爷。“
谢韫盯着他手中的匕首:“知道沈昭临为何能全身而退吗?“
裴照野摇头。
“因为她今早派人给太子送了份大礼。“谢韫冷笑,“北狄左贤王的头颅。“
裴照野倒吸一口凉气。左贤王是太子的秘密盟友,沈昭临杀了他,等于断了太子一条财路。难怪...
“匕首是信物。“谢韫转身回府,“意思是...她的人情还清了。“
裴照野胸口发闷。沈昭临是在划清界限?因为太子?因为他的出身?还是...
他低头看向匕首,突然发现红绳下缠着张小纸条。展开一看,上面只有两个字:
「春闱。」
字迹工整,不似沈昭临平日的潦草。裴照野却如获至宝,将纸条紧紧贴在胸口。这不是诀别,是期许——她要他专心春闱,要他金榜题名,要他...
配得上她。
“学生明白了。“裴照野对着北方深深一揖,“定不负将军所望。“
晨光中,他腰背挺得笔直,如雪后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