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1章 康熙为什么会废太子
在康熙朝,有个皇太子胤礽,他是大清王朝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位公开册立的皇太子。
这事说起来可就复杂了。努尔哈赤那时候,就曾三次确定自己的接班人,像他的弟弟舒尔哈齐,长子褚英还有次子代善,这三个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被努尔哈赤给废黜了继位人的资格。可怜的舒尔哈齐和褚英,还因此丢了性命。
不过呢,那时候后金政权还没建立,代善所处的时期,清朝也就是个偏居一隅的少数民族小政权,而且代善这继位人资格,还不是通过祭拜天地这种中原王朝的传统方式来确认的,所以,这就不能算正式册封。
后来清朝发展过程中,皇太极对他关雎宫宸妃海兰珠生的儿子,顺治皇帝对董鄂妃所生的荣亲王,那都是宠爱有加,好多政策好像都表明想立他们为太子或者接班人,可这两位皇子都不幸夭折了,而且也没经过祭拜天地这种方式来确认,自然也不能算正式册封。
再说这皇太子的传承方式,从康熙皇帝以后,自雍正皇帝开始,就改成“秘密建储”,不再册封皇太子了,到清朝末年的那几位皇帝,连个儿子都没有,更别提皇太子了。
就这么个情况,胤礽就成了清朝皇太子里的“独一份”,是清朝历史以及整个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公开册封的皇太子。
清朝前期,奉行的不是嫡长子继承制,而是“有德者即登大位”。可这“有德”,现实中不好衡量,远不如血缘关系那么固定可靠。因此,皇子们就为了这皇位争得头破血流。
康熙十四年(1675年),皇后生的皇次子胤礽被册立为皇太子。皇后的儿子上面还有个哥哥,也就是皇长子胤禔,不过他母亲只是一般的嫔妃。皇次子胤礽的母亲是皇后,可惜皇后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临死前康熙特别痛惜,为了完成皇后的心愿,这才决定立胤礽为皇太子。
到了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时候,发生了变故,皇太子胤礽以“赋性奢侈”、“暴虐淫乱”、“语言颠倒,竟类狂易之疾”这些罪名被废了。过了一年,又说胤礽“虽被镇魇,已渐痊可”,又让他恢复了皇太子的地位。可才过了两年,康熙就又借口“狂疾益增,暴戾僭越,迷惑转甚”,把胤礽给永久废黜还给禁锢起来。
表面上,好像是胤礽得了精神病,可民间流传的可不是这么回事。据说在康熙四十七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让康熙龙颜大怒的事。这年康熙帝出巡塞外,兴致那叫一个高,把自己最心爱的小儿子胤衸也给带上了。
塞外可不比皇宫舒服,都是风餐露宿的,天气又多变,胤衸在深宫里娇生惯养的,哪抗得住,一下子得了重病。康熙这把儿子看得比啥都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让御医来瞧病,自己也是没日没夜地亲自照顾胤衸,常常把小儿子抱在怀里。可惜,胤衸最后还是没救回来。
可康熙这伤心还没结束,更让他气的是,其他皇子对胤衸的病情那是漠不关心,简直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尤其是皇太子胤礽,自己的小弟弟病了,他几乎不闻不问。这可把康熙对自己的儿子们,尤其是对这太子,失望透顶了。康熙气得大骂胤礽:“你哪有个当哥哥的样子!”
哪知道这胤礽脾气也倔,比康熙还上火,竟然还顶起嘴来,这下可惹恼了康熙,康熙当场就下令处罚他。
正在这时候,十八阿哥胤衸生病没挺过去就没了。康熙是伤心欲绝,回头一看胤礽那无动于衷的样子,一下子就想起了18年前自己亲征准噶尔途中突然生病,这个儿子居然一点忧愁的样子都没有,心里那个拔凉拔凉的。
这还没完,接下来,又有一桩更让康熙心寒的事——胤礽竟暗中派人监视康熙的起居。原来,太子被骂了之后,心里害怕,就派自己的亲信去侦察康熙的起居,他自己夜里也偷偷跑到康熙帐前瞧动静。这事不知道怎么就走漏了风声,其他皇子就到康熙那儿去告状了。
康熙那还得了,顿时勃然大怒,马上把随从、大臣还有武将都召集起来,把皇太子和那些皇子一股脑儿全抓了起来,当着大臣们的面,就开始严厉斥责这些没心没肺的儿子,尤其是对胤礽,新账老账一块儿算。
康熙气得大骂道:“你这小子简直太过分了!平时奢侈没边儿,花我的钱比我还多,这就算了。派你南巡,你竟敢向当地的官员索贿纳贿,胆子比天还大!连外邦进贡的宝贝,你都敢往自己兜里搂!”
康熙越想越气:“你那幼弟十八阿哥病危,我夜不能寐地照料,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你作为兄长,竟然一点儿都不动心。你这样没孝心的人,凭什么当太子?你居然还在深夜里到我的帐前窥探,难道你想瞅着我死没死吗?你的亲信天天盯着我的一举一动,到底安的什么心!”
康熙说到这儿,那真是痛心疾首,伤心得差点就晕过去了,随后便宣布:“胤礽,废去太子名号,这样的人根本不能继承祖宗家业!”
说起来,也是因为康熙儿子太多了。就算同母所生的兄弟,像四阿哥雍正和十四阿哥这亲兄弟,皇子们之间感情也不深。更重要的是,这些皇子心里头都觊觎皇位,胤礽心里能没数吗?所以平常也紧张得很。
康熙废黜胤礽,对外说是疯癫狂躁,不能当君主,可民间却传,这是雍正搞的鬼,说是下了迷药。这清人的《十叶野闻》卷上就记载了一个像武侠故事的事。
传说胤禛(就是雍正)少年时候,常一个人闯荡江湖,结识了好多奇人异士,以备后用。有一回,胤禛到河南嵩山游历,就改头换面进了少林寺,拜了武僧为师,还学了半年武。师傅看他不是练武的料,就教了他点皮毛,又给了他一铁杖,让他下山。
胤禛回京路上,瞧见太子宾客在街上欺负人,把人打得满脸血,旁边人敢怒不敢言。胤禛实在看不过,上去质问那恶少年。那小子张狂得很,胤禛大怒,抽出铁杖就把这恶少年给打死了。那些太子宾客吓得鸟兽散,胤禛这才镇定地回王府。
太子党人知道了,半夜派剑客去雍王府刺杀胤禛。那天晚上,胤禛正跟喇嘛诵经,突然窗外白光闪闪,觉得怪怪的,就让喇嘛去看看。喇嘛却说:“不用,我派力士去处理了。”
第二天一早,胤禛看到院子里的树枝好似被刀削了,养的猎犬头没了,还有几十个武士横七竖八躺在园子里。正惊讶呢,喇嘛过来说:“昨晚那些行刺的剑客,功夫不行,被力士都给杀了。今晚可能还得来,您得小心!”
胤禛赶紧让侍卫加强防范。果然,当晚狂风呼啸,动静大得很,听得周围居民直发怵,谁也不敢去看。第二天,太子宫和雍王府的人都慌里慌张地出去买棺材,都觉得肯定发生大事了,而且两家都广邀喇嘛做法事。
雍王府请的大喇嘛被太子宫先叫走了,这大喇嘛又不好意思拒绝太子宫,太子恼了,要抓大喇,大喇嘛没办法,找国师说情才逃过一劫。太子知道是雍王府的事,就想报复。
没多久,有个奇士从四川来雍王府求见胤禛,两人一见面,发现是故交,高兴得聊起武艺。正聊得高兴,奇士突然说:“殿下有难,为什么不早告诉我!”
胤禛好奇:“你咋知道?”
奇士说:“听说太子宫来了个奇人,能用铁冠在百里之外杀人,今晚就来害您!还好上天有眼,我知道这事儿,特来通知殿下。”
胤禛急了:“那咋办?”
奇士冷笑:“他靠喇嘛咒语使魔术。今晚咱们用贝叶蒙头,那铁冠肯定来回打转,咱们庭外张个袈裟当网,能接住这大宝贝!”
当晚,胤禛依言行事,还真把铁冠给弄到手了。太子听说铁冠丢了,大怒,积郁成疾。胤禛听说后,派大喇嘛给太子送药,说这是阿肌稣丸,能治病。太子问:“你不是一直帮胤禛吗?我哪敢吃你的。”
大喇嘛忙说:“哪能啊!胤禛早就众叛亲离啦,他现在到处跑不敢回来。您不信,可以问问那个喇嘛。”
这喇嘛本来是太子亲信,也是大喇嘛的手下,太子还真信了,让大喇嘛把药送进来吃了。这阿肌稣丸是媚药或者兴奋药,滥用的话,会让神经中枢过度受刺激,人最后变得癫狂没法控制。
没几天,太子果然发病,大喊大叫,摔东西,还大小便失禁。太子妃吓得赶紧告诉康熙,康熙派人一看,太子就像丢了魂,安静得像重病在床,闹起来像发狂野兽。康熙没办法,只好废了他的储位。
不过,康熙虽然两废太子,可这皇子们争储的事儿还是没法解决。康熙年纪大了,这些皇子更是明争暗斗,到最后也没处理好。康熙到死都没公布皇储人选,这才有了雍正继位到底正不正统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