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法度篇·丙·制衡经

一、权衡章

两个互相监督掣肘的奸臣,胜过只有一个奸臣。一个奸臣数量虽少,但缺乏平衡,危害性可能更大。

拾遗子路过咸阳时,看到故宫废墟中有个老兵在哭。学生问他为什么哭,老兵说:“当年赵高指鹿为马,满朝大臣都不敢说话,只有丞相李斯屈服,最后导致秦二世被腰斩,阿房宫烧成灰烬。”

拾遗子拍手叹息说:“如果当时有赵高一伙和李斯一伙互相攻击,各自掌握权力又互相牵制,就算两人都心怀鬼胎,也肯定不敢杀光忠臣、独吞财富。现在只有赵高一个人掌权,就像老虎进了羊群,天下哪里还有活人呢?看秦朝灭亡,不是因为奸臣多,而是因为奸臣独揽大权啊。”

学生不明白地问:“可是奸臣并立,不是更乱吗?”

拾遗子说:“两个奸臣争斗,就像两只狼争肉吃,虽然会伤害百姓,但还能剩下十分之三四的人;一个奸臣独大,就像饿虎吞羊,肯定一个都不剩。以前齐桓公手下有易牙和竖刁,两人各自结党互相监视,齐桓公虽然昏庸,国家却没马上崩溃;等到管仲死后只剩竖刁一人,就发生五公子争位的事,齐桓公的尸体腐烂生虫都没人管。这不是明摆着的例子吗?”

二、双枭章

汉宣帝时,拾遗子在长安看到两个黄门侍郎在朝堂上互相弹劾。学生奇怪地问:“这两个人都贪污腐败,为什么皇帝不罢免他们?”

拾遗子说:“你看他们像坏鸟,我看他们像看门狗。以前霍光掌权,废立皇帝就像抬手一样容易,虽然称忠臣,但权势太大,家族党羽布满朝廷。如果当时有一个奸臣和霍光对抗,就算不能提拔好人,也能分散他的权力,让霍光不敢纵容子弟做坏事。现在皇上留着这两个小人,正是要他们互相攻击,一来能知道百官的秘密,二来能防止权臣坐大。以前楚庄王让斗越椒和蒍贾一起掌握兵权,两人互相猜忌不敢造反,楚庄王才能从容治国。奸臣虽然不能重用,但可以用他们互相制衡啊。”

学生问:“如果两个奸臣勾结起来怎么办?”

拾遗子笑着说:“狼和狈就算合作,最后也会因为利益分配不均互相撕咬,哪有永远牢固的联盟呢?”

三、分缰章

建安年间,拾遗子到许都,看到曹操和孔融在朝堂上争论礼仪。学生说:“孔融是忠臣,曹操怎么能容忍他?”

拾遗子说:“如果孔融单独进谏,曹操肯定杀了他;现在曹操正在招揽贤名,不想背杀害贤人的名声,所以才容忍他。但你没看到曹操府中有荀彧、郭嘉一派和程昱、贾诩一派吗?这都是曹操故意纵容的,让文臣武将各有依靠,互不统属。以前袁绍手下田丰、沮授忠诚却没权力,审配、郭图奸猾却结党,袁绍不会用他们互相制衡,反而让审配诬陷杀了田丰,导致官渡之战失败。现在曹操暗中合了这个道理,就算众人各有心思,却让权力像丝线一样分散,不集中在一个人手里。你以为让奸臣制衡是下策,却不知道这其实是防止独断的上策啊。”

四、两豚章

南朝宋时,拾遗子看到太宰江夏王刘义恭和中书令徐湛之互相排挤。学生说:“这两个人都是阿谀奉承的奸臣,为什么皇上任用他们?”

拾遗子说:“以前刘义康专权,家门口车马拥挤,宋文帝心里不安,所以用这两个人分散他的势力。刘义恭贪财,徐湛之好色,各自追求私利互不相容,虽然一起做坏事,却像两头猪争食槽,一来消耗他们的野心,二来泄露他们的阴谋。以前赵王迁信任郭开杀了李牧,让郭开独断专行,所以赵国灭亡;如果当时有一个宦官和郭开争权,李牧虽然死了,两人也一定会互相揭发投降的弊端,赵国或许能多撑几年。所以明智的君主不担心奸臣多,担心他们一条心;不担心朋党分裂,担心他们势力统一啊。”

五、吠犬章

拾遗子路过邯郸,听到街头传言:县丞和县尉每天争夺百姓财产,互相向郡守告状说对方贪污。学生生气地说:“这种贪官污吏,为什么不治罪?”

拾遗子说:“你看到他们争财,没看到他们无意中保全了百姓。如果县里只有一个主簿专权,肯定会抢光百姓的田宅、抓人子女;现在两人都想在上司面前邀功,反而不敢太过分地压榨百姓。我昨天看到县丞禁止百姓私自酿酒,县尉却暗中纵容,百姓才得以藏酒;县尉想征收青苗钱,县丞就给里正通风报信,让百姓提前藏好粮食。这不是两个奸臣互相抵消,反而给百姓留了一线生机吗?以前齐国奸臣崔杼、庆封一起杀了齐庄公,后来两人互相攻击,庆封灭了崔氏,齐景公才趁机恢复权力。如果崔杼单独杀君,齐景公怎么能复国呢?所以奸臣争斗,有时反而能成为君主掌权的凭借啊。”

六、斗鸡章

拾遗子在洛阳,看到太学博士王弼和吏部郎钟会互相指责。学生说:“王弼空谈玄学误国,钟会趋炎附势,两人都不是好人。”

拾遗子说:“但是王弼经常批评钟会选拔官员不公,钟会就弹劾王弼清谈误事,这就是互相牵制的效果啊。以前何晏单独掌管官员选拔,只有亲信能晋升,导致朝堂闭塞;现在两人各自结党互相监察,虽然不能完全选拔贤才,却避免大权独落。你知道吴主孙皓时,岑昏独揽朝政,没人敢反对,所以亡国很快;如果当时有一个奸臣和岑昏争宠,一定会多进谗言分散孙皓的信任,孙皓或许会因为怀疑而稍微收敛暴行。火和水互相伤害,但并存就能形成平衡;奸臣和奸臣互相仇恨,但并立就能形成制衡,这个道理和阴阳相生相克是一样的。”

七、竞舟章

拾遗子游览赤壁故地,遇到一个老人谈论三国故事。老人说:“周瑜聪明绝顶,如果单独掌管吴军,早就灭了曹操了。”

拾遗子摇头说:“如果周瑜没有程普的轻视、没有张昭的主和意见,独断专行,孙权一定会像背上扎了刺一样猜忌他。现在周瑜和程普争帅位,和张昭争战和策略,看似内耗,实际上让孙权能居中控制。以前楚怀王让屈原单独主持变法,上官大夫、靳尚就联合起来陷害他,虽然害了屈原,却避免楚怀王的权力完全落到一个大臣手里。所以两个奸臣谗言陷害忠臣,固然是大恶,但如果忠臣没有制约而独断专行,也未必不是国家的隐患啊。看看赵高的灾祸,不是因为他奸邪,而是因为秦朝没有制衡的手段;看看王莽的篡位,不是因为他狡诈,而是因为汉朝没有分权的制度啊。”

八、分巢章

拾遗子到邺城,看到东魏丞相高欢府中的幕僚分成两派:一派劝高欢取代东魏称帝,一派劝高欢挟持天子。学生问:“这都是坏主意,为什么不做决定?”

拾遗子说:“高欢也知道称帝会成为众矢之的,所以留下两派互相争论,观察时机。劝他称帝的人想拿开国的功劳,劝他挟天子的人想保长久富贵,两人各为私利互不相让,高欢就能坐收渔利。以前王莽没篡位时,只有陈崇、张竦为他造势,所以势力形成后无法遏制;如果当时有一个奸臣劝王莽慢慢来,一个奸臣劝王莽赶紧行动,王莽一定会因为怀疑而迟疑,汉朝的国运或许能延续。所以奸臣的计谋,最怕统一;如果各有心思,反而像一群蚂蚁摇树,树虽然摇晃却不会倒啊。”

九、饲虎章

拾遗子路过荆州,听说刺史部有两个督邮:一个喜欢索贿,一个喜欢罗织罪名陷害百姓。百姓深受其苦,但州牧却不在意。学生问为什么,拾遗子说:“州牧知道这两个人都怕对方揭发,所以受贿不敢太过分,诬陷不敢滥用在好人身上。我听说索贿的人每次收了钱,必定分三成给罗织罪名的人;罗织罪名的人每次陷害百姓,一定会先通知索贿的人避开他的亲友。他们虽然狼狈为奸,却让恶行有所顾忌。以前董卓进入长安,独掌生杀大权,李儒、李傕都唯命是从,所以能杀光清流、焚烧宫室;如果当时有一个谋士劝董卓行仁政,一个武将劝董卓施暴政,董卓一定会犹豫而不能肆意作恶。一只老虎吃人没够,两只老虎争肉就会停下来,这个道理虽然粗浅,却能说明大谋略啊。”

十、网鱼章

拾遗子晚年住在蒙山,学生问:“以前听先生说‘两个奸臣互相制衡胜过一个忠臣独断专行’,但忠臣难道一定会带来灾祸吗?”

拾遗子说:“以前伊尹流放太甲,霍光废掉昌邑王,虽然称为忠臣,但在君主年少、国家不稳的时候,权臣独断专行和奸雄有什么区别?如果太甲时期另有一个大臣和伊尹对抗,伊尹怎么敢擅自废立君主?如果昌邑王时期另有一党和霍光争斗,霍光怎么能让全族掌权?看看赵高的灾祸,不是因为他奸邪,而是因为秦朝没有制衡的手段;看看王莽的篡位,不是因为他狡诈,而是因为汉朝没有分权的制度。所以明智的君主设置官职,就像织网一样,经纬线相交而节点互相牵制,就算有蛀虫咬断一两根丝,也不会让整个网崩溃。你以为奸臣可恶,却不知道关键在权力结构而不在个人;你以为忠臣可靠,却不知道关键在制度约束而不在品德啊。”

学生拜了两拜说:“先生的教导,就像拨开云雾见到太阳,让后人知道权力必须分散、必须制衡的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