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普渡寺
云叔早已备好车马。待得老爷小姐用膳过后,且请过夫人骨灰,便起程前往城外普渡寺。侍卫随扈众多,虽浩浩荡荡,却不显前簇后拥,反倒颇为威严与肃穆。
途中偶有小贵人家遇见,消息灵通之辈早已认出新郡丞出行,颇有见识之士却瞧出这位新郡丞不凡异于诸大人。待传至太守、郡尉时,太守不由抚掌感叹,颇为赏识。圣济之名不虚传,文武相济,侍卫家仆常行常随,皆律于已,由此可见一斑!
郡尉却是有些忧心忡忡,“大人,那庆王密信之事,我等该如何处之?”
太守闻言,却冷哼一声,“哼,庆王好手段。借刀杀人,还要看这刀愿不愿意借呢!”
郡尉神色微变,转眼却是冷汗直冒。方觉不妙,勉力收敛神态。幸而太守自顾喟叹,未曾察觉。
普渡寺阶梯从山脚直通山顶。马车停下,云叔掀帘,圣济起身下了马车,从下向上望去,山峰郁郁葱葱,雄伟挺拔。宝寺红墙黑瓦琉璃塔,隐约于葱茏秀色间,紫烟云绕内,钟声传四野……颇为神禅!
圣济赞道一声,“好一番庄严肃穆之气象!”
圣微下车后,来到父亲身边。看向普渡寺,亦是感受到了山寺庄严与神禅。
周围众百姓见到官家贵人纷纷自觉避让,圣济领着女儿圣微拾阶缓缓而上。普渡寺前广场,主持叁渡大师率领寺内诸高僧与弟子待迎郡丞圣济大人。
登山多时,圣济方携女圣微临身普渡寺前。叁渡大师率领诸高僧弟子共迎圣济大人。
圣济自是速请诸位免礼,后与叁渡大师见礼。叁渡大师礼了一声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圣大人莅临本寺,山寺上下不胜荣幸!”
圣济亦回礼了一声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圣济不敢当。普渡寺名传江南,善渡往生。此次携女微微前来,为祈已亡人李氏往生极乐,万望大师不吝相助。圣某铭刻五内,再拜谢大师!”随即又深深一躬身拜谢。圣微也跟随一起拜谢。
叁渡大师上前一步,双手扶起圣济,又及圣微,神色无常礼了声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渡人难!渡已渡心更难,亦如渡劫、渡难、渡厄……虽千万难,吾往矣!渡众生往生极乐,乃我佛、我寺、我辈宏愿。圣大人、圣小姐,不必如此。请随贫僧来!”
圣济、圣微在大雄宝殿内礼了佛。又在叁渡大师主持下,诸高僧一起为李氏做了一场盛大法事。
圣济举香额前敬向牌位,“愿夫人往生极乐!”
圣微亦如此,“愿母亲往生极乐!”
叁渡大师领诸高僧同呼,“李灵湘施主往生极乐!”
法事仪式过后,圣济命人为普渡寺添香油钱万余两银。叁渡大师回礼,“南无阿弥陀佛,圣施主有心了。”
……
话说来普渡寺的众香客,与圣济、圣微一道有相似心愿的不少,其中就有白竹青和他女儿白敬婷。这一天,白竹青和女儿白敬婷,还有养女白西思,早早就出发往普渡寺而来。待得他们来到山寺前时,看到寺庙诸高僧携弟子们集于寺前。只听周围人小声言语道是在等侯某位贵客到来。
白竹青与白敬婷、白西思,还有诸香客亦只好随同一起立于旁等待。
等到圣济携女儿圣微出现时就认了出来,白竹青与白敬婷、白西思心中皆惊喜万分。不成想救命恩人也身在江州城中!
待得将亡妻唐氏牌位安置好于普渡寺内,又请得高僧弟子做法事。白竹青给亡妻敬上一柱香,念叨,“楠晴放心!为夫会替你照顾好婷婷的。”
白敬婷一同敬香,柔声哀思道,“娘亲安息。往生极乐!”
白西思同敬同祈。
仪式诸毕,白竹青带着女儿找到等侯的圣家下人。使了银子,央求欲要拜见圣大人再叩谢救命之恩。那圣家下人听闻此言不敢作主,退回了银子,将二人领至管家白叔处。
白竹青快步上前,拱手作拜礼,“见过管家大人!祝圣大人、圣小姐福祥安康!”
白敬婷跟随身后,作万福拜礼,“见过管家大人!祝圣大人、圣小姐福祥安康!”
白西思陪在小姐一旁,同礼同祝。
云叔见到白竹青父女二人,当即记起来了,拱手作揖回礼,“白班主、白姑娘,安好!”
白竹青当即解释,“方才于寺前,得幸再遇见圣大人、圣小姐。圣大人救命之恩,无以为报。惟愿得见叩首再谢救命之恩。”
云叔既已知来意,对此类小事早已有所应对,“白班主、白姑娘,你们的谢意,圣府已收下。老爷为官自是为民请命,为民保安,是代天子造福一方百姓!你们自不必如此。”
白竹青闻言,迟疑片刻,尔后道,“谢管家大人解惑!如此,我与敬婷便失礼先行告退。”
正欲转身离去,叁渡大师正引圣济、圣微从往生殿内出来,前去膳厅就用素斋。圣济、圣微与白竹青、白敬婷突然就照了面。
白竹青连忙拉着女儿白敬婷跪下叩首,“拜见圣大人!圣大人、圣小姐福禄吉祥!”
白敬婷跟着父亲,柔声道,“拜见圣大人!圣大人、圣小姐福禄吉祥!”
白西思陪在一旁,同跪同拜。
圣济看着白竹青、白敬婷,略作思索,方想了起来,“原来是白班主、白姑娘,免礼。”
圣微方见到两人,就想了起来。瓜州渡口初见,印象颇深。在圣微看来,这白姑娘恍若从戏文里走出来一般,满足了她对才子佳人的幻想。
闻言,白竹青与白敬婷方一道起身,仍旧俯首躬身,共言,“谢大人!”
白竹青又与主持叁渡大师见礼,“白竹青见过叁渡大师!”
白敬婷亦随父新作万福拜礼,“白敬婷见过叁渡大师!”
白西思陪在一旁同礼。
叁渡大师礼了一句佛号,“阿弥陀佛,三位施主贫僧有礼了!”
云叔来到老爷跟前,简单重述,“白班主他们得见老爷小姐在此,特意前来向老爷再拜谢前番瓜州渡口相救之事。”
圣济听得如此,气势威严如常,“白班主不必挂怀。瓜州渡口之事,乃本官职责之内。剿匪安民,皇命所指!”
叁渡大师对瓜州渡口之事亦略有耳闻,礼了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圣大人威武!虽受皇命而为,然得民之所冀,固民之所幸也。”
圣济大人身向北拱手而拜,“圣某身受皇恩,代天子造福一方百姓。皇命所指,虽半刻不敢忘也。”
众人皆随圣大人向北拱手而拜,“皇恩浩荡!”
之后,白竹青携女儿白敬婷、白西思,向圣济大人、圣小姐和叁渡大师告退离去。
……
用过午膳后,叁渡大师引圣济、圣微往后山散步消食。圣济与叁渡大师谈兴渐浓,遂在后山瀑布下煮茶品茗,坐而论道。
论道,无论是年纪辈分抑或是学问智慧,圣微尚不宜旁观或参与。且昨夜未睡足,今日又颇为奔波,已觉疲惫困顿。向父亲大人和叁渡大师言及困意,得了允便领小莲往早已备好的厢房而去。
“大师方才言及渡人、渡己、渡心,我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平生追求,‘渡’之一字,且有过往、现在与将来,人皆有过往,如何明悟已心,直抵彼岸?”,圣济言道。
叁渡大师,缓缓斟茶一杯,“如这水自高处而落,今日被我等取来煮茶,又将被饮下……”,再伸出手来凌空一夹,一片飘落的树叶被夹于指间,接而言道,“昨日不可追,今日犹自顾,明日惶惶不可知。如这叶子飘向何处?须知一切皆有缘法。明悟往世因、今世果,天地与我,方知世间众生皆是众生、我方是我。”
圣济点点头,转而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得乎?”
叁渡大师双手合掌,礼了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如渡众生皆往生极乐。大善哉!”
圣济难得露出展颜欢笑,“与大师所见略同!当浮一大白。今日且以茶代酒敬大师。大师且共举一杯!”
叁渡大师笑道,“乐幸之至。”
随后,又闲聊了许久。言及道,叁渡大师告知圣济,南山有玄尘观,观主玄清道长修为高绝、道法精深,常与之论道,颇得明悟。何日儒释道再相约三家共论,定能有所再悟。
圣济欣然应允,且言待得过段时间将公务处理妥善,再与两位共论道法。
待得圣微午憩醒来,已将到日落时分。圣济携女儿圣微拜别叁渡大师及诸高僧。
马车行走在田野间官道上。来时未曾留意过,返程途中,圣微看得颇为兴致盎然。暮色暮青虽沁群青,略带夕阳余晖,颇觉已减几分清冷。目之所及,远近处皆偶有百姓犁田翻地,或人力或使牛。
空气里略微嗅到翻土带来明净、清新且浑厚的清香,让人感受到释然与希望的愉悦!脚程快的燕子已经飞回,随着农人的翻耕,不少鸟儿时而盘旋低空,时而落下觅食。树梢上嫩芽才冒小角尖尖,花苞正在蕴育中。大地上星星点点绿意生。
看得圣微颇有一种结庐种花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