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机器:我们的大脑如何预测和塑造现实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预测的力量

图1—1提供了一个简单的示例。先从上往下,再从左向右看。请注意,每个序列的中间字符的形状都是相同的。但根据你看的顺序,视觉体验似乎会有微妙的不同。当从上往下看时,你的大脑开始预期那是一个数字(13),而从左向右看则引发了对一个字母(B)的预期。这些不同的预测会影响视觉体验本身。

图1—1 数字/字母网格

研究表明,即使是数字/字母提供的无意识(“掩蔽”)呈现也会以某种方式让我们对居中的模棱两可的图形的感知产生偏向。掩蔽是一种技术,其中一个刺激物会先被短暂呈现,然后立即呈现一个不同的刺激物。这个过程阻止了我们对第一个短暂呈现的刺激物的意识觉知。尽管如此,被掩蔽的刺激物仍可以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反应。在本例中,字母A和C的掩蔽呈现会让受试对象偏向于将居中的图形看成字母B,而数字12和14的掩蔽呈现则会让受试对象偏向于将居中的图形看成数字13。[16]这表明主动但无意识的预测也会让我们的反应和判断产生偏向。当我们稍后将本章所学应用于精神病学和精神医学中的更复杂示例时,这一点将变得很重要。

接着,我们看一下“凹脸错觉”。你如果从背面去看一个面具(这种面具在搞笑玩具店里很常见),显然会看到它的凹面。但如果从另一面打光将面具照亮,而你离面具又有几英尺[17]远,就会看见一张正常的凸脸——它的鼻子和其他面部特征会明显地向外凸出。[18]这是因为我们习惯于从正面看人脸(我们确实很少看到它们的反面),于是大脑似乎会忽视表征凹陷的传入信号,并允许其根深蒂固的“凸面预测”占据主导。对名人或熟人的面孔(我们对其有最强烈和最详细的预测),凹脸错觉最为明显,如果将面具倒置,效果则会大大减弱或消失,这可能是因为这样做让我们能将其视为一个标准对象,而不是一个让我们有如此强烈且根深蒂固的凸面预期的对象。

视觉处理的最后一个例子,请看图1—2。

图1—2 穆尼图

这幅所谓的穆尼图在你看来可能什么都不像,只是一些黑白的轮廓和斑点。[19]但现在看一眼原始的灰度图像(见图1—3),再回过头看穆尼图,你体验到的就会从根本上——而且可能是永远地——改变。穆尼图变得结构明确且有意义。你的行为也会受到影响,因为你的眼睛现在会以跟踪其显著特征的方式来检视穆尼图,视线尤其会落在小狗的眼睛和鼻子上。我们现在体验的是本书反复强调的核心效应之一。图片在第二次看时会有所不同,因为对世界的更充分了解(在这里是对原始图片的了解)让你的大脑能够做出更好的预测。[20]

图1—3 图1—2 所示穆尼图的全灰度版本

资料来源:Flickr, Boris Schub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