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穿越:现代悬案诊疗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古画疑云

苏文娟的效率极高,不到一小时,林小川要求的几样关键设备——高灵敏度多气体检测仪、手持式高精度激光粉尘分析仪,以及一个书本大小的便携式盖革-米勒计数器(用于探测电离辐射),就被专人送到了秦府。这些冰冷的仪器,与宅邸内奢靡的艺术氛围格格不入,却散发着一种揭示真相的冷酷力量。

华佗和林小川的“环境诊察”开始了。他们没有急于使用仪器,而是像最老练的猎手,先以感官丈量这无形的战场。

第一步,便是秦万山的卧室。师徒二人配合默契,华佗立于房间中央,闭目凝神,呼吸变得极其悠长而微弱,仿佛整个人融入了空气的流动。他在感知,感知那超越常人五感的“气”的流转。林小川则手持气体检测仪,如同扫雷般,沿着墙壁、家具、空调出风口、加湿器附近,甚至秦万山的床铺周围,进行网格化的扫描。仪器屏幕上的数值不断跳动,显示着氧气、二氧化碳、甲醛、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等常规项目的浓度。

“师父,常规指标都在安全范围,甲醛甚至低于国标。”林小川汇报,眉头微蹙。这结果在意料之中,以秦家的财力,室内环保必然是顶级的。

华佗没有睁眼,只是几不可察地摇了摇头。他敏锐的灵觉捕捉到一种极其细微的“凝滞感”,尤其在靠近那张巨大的红木床和厚重的窗帘区域。那感觉并非气味,更像是一种无形的“重量”,沉沉地压在空间里,阻碍着生气的自然流通。他缓缓踱步,走到窗边,厚重的深紫色天鹅绒窗帘垂落至地。他伸出手,轻轻拂过那冰凉滑腻的布料表面,指尖传来一丝若有似无的、令人不适的阴凉感。

“此物,”华佗指向窗帘,“久悬于此,积郁深重,于病体不利,当撤换通风。”

苏文娟一直紧张地跟在后面,闻言立刻吩咐佣人:“快!把这窗帘拆下来!搬到外面去!”佣人们立刻忙碌起来。

接下来是书房。这里是秦万山生前处理集团事务、也是他最喜欢独处的地方。房间比卧室略小,但更显庄重。巨大的红木书桌靠窗摆放,两侧是顶到天花板的嵌入式书柜,塞满了精装典籍和商业传记。空气中弥漫着旧书页和上好雪茄混合的醇厚气息。

华佗一踏入书房,脚步便微微一顿。他那双阅尽沧桑的眼眸瞬间锐利起来,目光如同精准的探针,扫过一排排书脊,掠过书桌上精致的黄铜地球仪和玉石笔架,最终,牢牢地钉在了书桌正后方、主位座椅上方的那面墙壁上。

那里,悬挂着一幅尺寸不小的中国古画,装裱是深褐色的老绫,画心纸本已显陈旧,呈现出一种温润的米黄色。画作内容是一幅典型的元代风格青绿山水:层峦叠嶂以石青、石绿层层晕染,山间点缀着朱砂点就的枫树,一条蜿蜒的溪流用泥金勾勒,溪边有茅屋数间,意境高远,设色古雅沉厚,透着一股历经岁月的雍容气度。

这幅画,无疑是这间书房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也是秦万山生前最引以为傲的收藏之一。

然而,在华佗眼中,这幅价值连城的古画,此刻却散发着一种极其不协调的“气”。那气息阴晦、凝滞,带着一种深入骨髓的衰败之意,丝丝缕缕,如同无形的触手,从那浓艳得有些刺目的青绿朱砂颜料中渗透出来,弥漫在座椅上方的空气里。坐在这画下的人,日复一日,岂不是时刻笼罩在这股阴晦的侵蚀之中?

华佗面色凝重,缓步上前,在距离画作一米左右的地方停住,他没有贸然触碰,只是微微俯身,鼻翼极其轻微地翕动了一下。空气中除了旧纸墨和雪茄的余味,似乎并无其他异常气味。但他那双能辨百草、识药性的眼睛,却死死锁定了画面中几处使用最为浓稠的矿物颜料区域——那山巅的石青,那枫叶的朱砂,以及溪流的泥金边缘。

“此画……”华佗的声音低沉而凝重,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大有问题!”

“什么?”一直跟在后面的苏文娟愕然出声,满脸难以置信。

恰在此时,书房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伴随着一个略显轻佞的年轻男声:“哟,查环境查到老爷子心爱的宝贝上来了?苏姨,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众人回头,只见门口走进来三个人,为首的是个约莫三十出头的年轻男子,穿着剪裁得体的深蓝色西装,头发打理得一丝不苟,面容与病床上的秦万山有五六分相似,只是眼神中透着精明和一丝掩饰不住的浮躁。他是秦万山的长子,秦兆明,他身后跟着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年轻女子,妆容精致,一身香奈儿套装,手里挎着爱马仕,神情倨傲中带着审视,是秦万山的女儿秦雅雯。最后面是个穿着灰色夹克、戴着金丝眼镜、手里拎着一个便携式小工具箱的中年男人,看起来像个技术人员,脸上没什么表情。

秦兆明踱步进来,目光扫过华佗和林小川,尤其是在华佗那身格格不入的长衫上停留片刻,嘴角勾起一抹毫不掩饰的讥诮:“我当请来了什么世外高人,原来是个……老古董?”他故意拉长了语调,眼神转向那幅古画,“怎么?华老‘先生’?您该不会是想说,我爸这病,是这幅花了两千多万拍回来的元代真迹给害的吧?这笑话可一点不好笑。”

秦雅雯也嗤笑一声,声音尖利:“苏姨,您是不是病急乱投医了?一个穿长衫的老头,懂什么现代科学?懂什么艺术品鉴定?我看呐,就是看着悬赏高,想来撞大运的江湖郎中!”

苏文娟脸色一阵青白,想要反驳,却被秦兆明抢话。

“李工,”秦兆明对身后那个眼镜男抬了抬下巴,“你是爸请的私人艺术品保养顾问,专攻古代矿物颜料和画作保存的。你给这位‘老神仙’科普科普,这画的颜料,能有什么问题?”

被称为李工的中年男人推了推眼镜,上前一步,语气平板,带着职业性的疏离:“秦先生这幅《秋山访友图》,经权威机构鉴定,确系元代佚名画师真迹。所用颜料皆为传统矿物颜料:石青(蓝铜矿)、石绿(孔雀石)、朱砂(辰砂)、泥金(金箔)等。这些矿物颜料性质稳定,历久弥新,是古代绘画的精华所在。只要保存环境得当,不对画作造成物理损伤,颜料本身不会释放任何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谓的‘颜料有毒’,纯属无稽之谈。”他的话语带着专业人士的傲慢,直接将华佗的质疑定性为无知。

秦兆明满意地点点头,转向华佗,眼神充满了挑衅:“听见了?老古董,时代变了!你那套望闻问切、阴阳五行的玄乎东西,唬唬古人还行。现在讲究的是科学!是证据!空口白牙就想污蔑我爸珍藏的名画?我看你是想钱想疯了!”他话语刻薄,字字如刀。

书房内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苏文娟气得浑身发抖,却又碍于身份不好发作,佣人们更是噤若寒蝉。

面对秦家子女的咄咄逼人和专家言之凿凿的“科学”论断,华佗的神色却没有丝毫变化。他依旧平静地看着那幅古画,仿佛周遭的喧嚣与他无关,那份历经千年沉浮的定力,让他的沉默反而带上了一种令人心悸的力量。

“证据?”一直冷眼旁观的林小川,此刻嘴角却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他上前一步,挡在师父身前,目光锐利地迎向秦兆明和那个李工。

“秦大少说得对,现在讲究科学证据。”林小川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紧张的气氛。他不再看秦家兄妹,而是转身,从带来的设备包里,取出了那个书本大小、毫不起眼的黑色仪器——便携式盖革-米勒计数器。

他走到那幅古画前,在秦兆明轻蔑、秦雅雯不屑、李工漠然、苏文娟紧张的目光注视下,平静地按下了仪器的电源开关。

“滴”的一声轻响,仪器启动,小小的液晶屏亮起,显示着本底辐射值:0.12μSv/h(微西弗每小时),一个非常安全的自然环境水平。

林小川将探测器窗口,缓缓地、平稳地,靠近了那幅《秋山访友图》的画心,尤其是华佗目光停留最久的那片浓艳石青山峦区域。

一秒,两秒……

仪器屏幕上的数字,如同被惊醒的毒蛇,猛地向上蹿升!

0.15…0.18…0.25…0.35…数字跳动的速度越来越快!

紧接着——

“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

尖锐、急促、充满警告意味的蜂鸣声,毫无预兆地撕裂了书房死寂的空气!那声音是如此刺耳,如此突兀,如同死神的狞笑,疯狂地冲击着每个人的耳膜!

液晶屏上的数值,在短短几秒钟内,飙升至一个令人头皮发麻的数字:1.87μSv/h!而且还在不断波动上升!

这数值,已经远超环境本底辐射数十倍!虽然尚未达到瞬间致病的超高剂量,但对于一个长期、近距离、每天数小时暴露在如此辐射源下的人来说,这无异于一场缓慢而残酷的凌迟!

“啊——!”苏文娟第一个失声尖叫,双手捂住了嘴,惊恐地连连后退,撞在书架上。

秦兆明脸上那抹刻薄的讥笑瞬间冻结,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如纸,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掐住了喉咙,眼睛死死盯着那疯狂鸣叫的仪器和屏幕上刺眼的红色数字,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骇。

秦雅雯更是吓得花容失色,手里的爱马仕包“啪嗒”一声掉在地上,她像见了鬼一样看着那幅她父亲无比珍视的古画,仿佛那是一个张开了獠牙的怪物。

那个刚才还侃侃而谈、断言颜料无害的李工,此刻眼镜片后的眼睛瞪得滚圆,嘴巴无意识地张开,整个人僵在原地,如同被一道无形的闪电劈中。他脸上的职业性冷漠被彻底击碎,只剩下纯粹的、颠覆认知的恐惧和茫然。这刺耳的警报,这飙升的数字,像一记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他所谓的“科学论断”上!

林小川稳稳地举着仪器,探测器窗口几乎贴在了那浓艳的石青颜料上,刺耳的蜂鸣声如同控诉,回荡在死寂的书房里。他缓缓转过头,目光冰冷如刀锋,逐一扫过秦兆明惨白的脸、秦雅雯失魂落魄的惊恐、李工那副信仰崩塌般的呆滞,最后,落在了那幅散发着致命诱惑与无形杀机的古画上。

“科学证据?”林小川的声音不高,却在蜂鸣的间隙中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冰冷的嘲讽,“现在,够科学了吗?秦大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