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3-19 11:01:12
封面
版权页
内 容 提 要
序一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序二 专注性和专业性:编辑出版人的成功之道
前言
文化记忆
小院的故事(外一首:小院,你令我难忘)
成长的沃土 生命的摇篮——为人民邮电出版社65华诞而作
我与《知识就是力量》
几度始发地 半生科普缘——我与科学普及出版社的点滴回忆
回忆《国际新技术》
访北原安定
邂逅《米老鼠》
悠悠笔墨情
风波
谁是“小灵通”之父
乐做书林守望人
主编遗风
杂家施镭
忆天一
出色的平凡 精彩的人生——汪国真和他的跨界思维
吹尽狂沙始到金——记书籍装帧艺术家王卓倩
真实:赵健的人格魅力
胸中激情 笔底波澜——试议“甘本祓现象”
难得的坚守——卞毓麟的品格和追求
诲人终不倦 一生为书忙——深切怀念章燕翼先生
卢鸣谷先生二三事
情系科普的企业家高峰
眼光
难忘恩师崔东伯
关于通信与文化的随想
走进个性化世纪
体验经济的启示
追逐科学的梦想
感受“互动”
作者的悲哀
邮票与科普
鸿雁遐思
书信文化漫笔
留住兴趣
湖滨忆旧
故乡的小河
邻里食堂
西湖边的长椅
茶香沁心
夜读
新的一站
科普随笔
人类怎样通信
传书佳话
烽火台的诉说
远去的驿路
电信时代的序幕——莫尔斯和他发明的电报机
电话发明权的百年之争
无线时代报春人
发明无线电报的年轻人——马可尼与波波夫
海蒂:银幕外的辉煌
开启“手机”历史的一段佳话
此曲只应天上有——无线电广播的开始
泰坦尼克号与SOS
一个伟大的预言——克拉克与卫星通信
过往匆匆的信使——流星余迹通信
不断升级的“猫”和“鼠”的游戏
从杜达耶夫之死说起
从梦幻到现实——从一幅宣传画说起
从“独舞”到“双人舞”—谈计算机与通信的融合
似曾相识燕归来——通信发展中的“否定之否定”
剪断“脐带”的革命——浅谈移动互联网
走出赛场的体育——体育与电信的联姻
远程医疗悄然而至
何处觅知音——搜寻外星生命的踪迹
信息时代话“信息”
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
电信百年回眸
潮来时的思考——无线化的福与祸
走向融合
编创杂谈
创意:出版业不竭的源泉
谈编辑工作之“杂”
编辑的“功夫”
论编辑能力的培养
科普图书的策划
关于“e时代N个为什么”的答问
书籍中的编辑工作含量
谈“咬文嚼字”
编辑的“编”与“写”
我的“剪刀加糨糊”
审稿的尴尬
三个署名差错的发现
实用性科普读物的界定
编辑出版论文的写作
科普作品的要求及其写作
对话科普:电信百年回眸
对科普创新的认识和思考
科普图书原创刍议
跨界思维与融合意识
“听唱新翻杨柳枝”—科普出版的新景致
科普作品的知识点、兴趣点和创新点
同质化与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