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
从小生长在山区,逢到秋天,只看见蔚蓝而高的天空中,成群的雁缓缓地飞过,并不知道它们的家乡在哪里。后来有一年在曲阜,那里城外的沂水、泅水,两岸都有成千成万的雁,白天从那里飞起,晚间在那里歇宿,沙上也有无数的爪迹,脱落的羽毛,和啄剩的鱼虾之类。心里就想,平原地带的水塘、池沼,和小河的两岸,大概便是秋天时候雁的家乡了罢。
现在到了开封,这里也特别多雁。新秋的晴空,尤其是清早时候,总可以看见成群的雁掠过屋檐,咿咿呀呀地叫着,声音清而悲,不知它们奏的是什么乐曲。于是想起听过的一支《平沙落雁》的古曲,那意境仿佛是秋高月明,沙平山远,流水潺潺,寒风习习。不仅是超脱尘寰的出世之感。连那微微悲凉的旅人的寂寞之感,也为这动听的雁声勾起来了。
所以有一天在课堂里出作文题,我毫不踌躇地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雁”字。
到了晚间,学生的卷子交来,在灯下看了许多许多关于雁的故事。
听说雁偶是永久的,如果有一只死亡或失散了,那剩下的孤雁就终身无偶,在高高的天空,悲哀地叫着,叫着,直到后来在水里看见了自己的影子,坠崖而死。所以雁是最贞节的。一个学生的卷子这么说。
又一个说到孤雁所受的待遇:同伴们都奴役孤雁,白天要它当向导,夜间要它打更。它疲劳得很,可是不能睡眠,而且歇宿的时候总是离开同伴们远远的。四周一有动静,或者猎人来了,它一声惊呼,同伴们如同一片浓云似的飞起来了。危险既去,同伴们又各自睡去,只有那孤雁仍然站得远远的,瞪眼看着一天的星斗。
又一个说的是猎人捉雁的故事。猎人知道孤雁是醒着的,故意引火发光,或作种种响动。孤雁一次一次都惊呼起来。多次之后,不见危险来临,同伴们对它不信任了,大家啄它。它受了这惩罚,以后即有火光,也不再惊呼,搅扰同伴们的清梦了。于是猎人悄悄地走上前去,将大部分的雁捉住。
此外还有许多关于雁的故事。从前我只知道雁是难以想象的长途旅行家,生物中间的永久的旅客,由地球的这一端飞到地球的那一端,经过了高空,经过了大海,万物和人间全在它们翱翔之下,而它们对于这些也似乎了无贪恋,飘然远去,一无所争。它们追逐的是永久温暖的太阳,爱好的是美丽的春光和丰繁的夏日。多么高旷而快乐的族类啊!即使来回有些辛劳,我想,同伴的歌声,和海上的微风,高空的明月,也很足以抵偿了。哪里想得到在它们之中,竟有这么可悲的故事。
现在我似乎知道了。声音清而悲,那是孤雁的歌曲,那是将深深的悲哀和不幸埋在心底里的生命唱出来的哀歌。
(一)我们是人类,观察一切事物不免凭着人类的心思情感。这篇文字谈雁,就是从人类的心思情感出发的。就雁本身来说,原无所谓“高旷而快乐的族类”,也无所谓“将深深的悲哀和不幸埋在心底里”。
(二)听了《平沙落雁》的古曲,见到“秋高月明,沙平山远,流水潺潺,寒风习习”的意境。看了雁群高飞,见到它们“了无贪恋,飘然远去,一无所争”的性格。这些都是想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