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
从植物学上看起来,荷的一切构造,都为的适应水中生活。它有根状的茎,横在地下,就是藕。藕的节上生须状的根,用来吸收养分。藕又长又肥大,在泥底足以固定地位,所以根不必生得长而多了。藕内有数条管状的空隙,内含空气,便于呼吸;不然,埋没水底,难免窒息。把藕折断,见有抽不尽的细丝,这是它的螺旋纹导管的管壁。藕所以肥大,因为其中贮藏着多量的淀粉,便于度过冬天,来年再萌发新芽。因此,荷不必专靠种子来繁殖。
荷叶也从藕的节上生出。初生时好像一枝耳挖,又像一枝小竹;叶片从两旁向中心卷转,像一支细梭模样,侧向,一半紧贴着叶柄。叶柄本来着生在叶片下面的中心,等到叶片开展,全体就像一把伞盖那样向下倾斜。至于春季初生的荷钱,叶片既小,叶柄又软弱,所以不能直立,只能浮在水面。叶片的上面看来似乎极平滑,其实密生着无数细毛。普通的植物,气孔生在叶片的下面,下面少受日光的照射和风的吹拂,空气出入时,可以少损失些水分。荷和其他的水生植物既不愁水分的缺乏,叶片下面又容易被水浸着,有隔绝空气流通的危险,所以气孔生在上面。上面生了气孔,必须防水把空气流通隔绝,这就是密生细毛的缘故。叶柄内有管状的空隙,与藕的空隙相通,可以交换空气。至于叶柄外部所生的刺,那是显而易见的,为的防御田螺之类的水生动物对于它的食害;假如生得润滑可爱,不将成为水生动物的食粮了吗?
荷花也生在藕的节上,往往每节同生一花一叶,旧时以为这就是“藕”的名称的来由。花被没有花冠和萼的分别,全体都呈花瓣状,普通共有十六瓣;外方几瓣形大,色彩较为朴素,大概就是萼。专供观赏的品种,花形较大,花瓣数很多。雄蕊也很多,环生在杯状的花托下面。花托上面有一个一个蜂窝状的小窝,雌蕊就分别生在这些窝内;花柱短小,柱头分泌黏液,便于受粉。花谢后,子房长大。花托同时长大,叫做莲蓬或莲房。果实在莲蓬之内,就是一颗一颗的莲子。莲子外面有黑色的硬壳,是果皮。平常南货店里出售的莲子,已经把果皮除去,那是种子了。可吃的部分是两片肥厚的子叶。子叶内有绿色的胚,叫做莲心;这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植物界中,像莲心那样发育完全的绿色的胚,是很少见的。莲蓬组织粗松,内含空气;干枯以后,能够浮在水面,漂到远方去;这是利用水力散布种子的一种特殊设备。
荷花以淡红色的为最普通,白色的也常见;黄色的,紫色的,杂彩的,比较的少有。专供观赏的,花都是重瓣,以颜色为名,有千叶红、千叶白、千叶黄、墨荷、金边莲、锦边莲等品种。寻常的荷花都是花梗顶上只开一花。有所谓并头莲的,花托分裂为二,宛似两朵并生的样子,现在已成为固定的品种,随处可以得到。还有花托三裂的叫做一品莲,四裂的叫做四面莲,都很少见。又有所谓重台莲的,由于花托上部发育起来又成一花,好似两花重生的样子。这些都是花形的变异。如桃梅等花,本来有许多雌蕊,后来雌蕊逐渐退化,只胜一枚特别发达,就成现在所见的花的样子。荷花本来有许多雌蕊同生在一个花托上,花托偶然二裂、三裂,就成为并头莲、一品莲、四面莲了。又如碧桃的花,雌蕊常常发育为绿叶,在花开时从花心透出。花本来是叶的变形物,雌蕊可以化成叶,也可以从叶仍化成花,重台莲就是这样发育而成的。
荷花原产于印度。但我国在《诗经》里已经说到“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离骚》里也说“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可见传入我国,为时甚早。不过讲到荷花往往提起江南字样,可见莲是繁生于较为温暖的地方的。例如那首有名的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就是以江南为背景的。荷花既然产于印度,又与佛教有密切的关系。例如佛座以莲花为饰,传说修行的人埋葬处会发生莲花等都是。宋代周敦颐那篇有名的《爱莲说》,说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正含着多量的佛教思想。
(一)这篇文字先就荷的各部分分段述说,说藕,说荷叶,说荷花,然后说莲的品种,莲的产地,条理极其清楚。
(二)为什么第二节要说明普通的植物,气孔生在叶片的下面?为什么第四节要提到桃梅和碧桃的花形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