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全面检测危机——危机管理的重点是潜在期(3)
6)化患为利,危机中创造商机
当企业发生公关危机事件后媒体与大众的关注度很高,此时若企业危机公关手法得当不仅可以化解危机,还可以提高企业或品牌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案例:
在2004的,由部分媒体披露特造材料“特氟龙”可能对人体有害,不仅给杜邦公司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更给使用“特氟龙”材料生产产品的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特氟龙”事件闹的沸沸扬扬全民关注的时候,格兰仕的相关负责人通过媒体表示:格兰仕的产品大部分都是出口海外,而海外市场对产品的质量等各项市场准入指标比国内严格的多,因此安全有绝对的保证,目前格兰仕也在积极寻找相应的替代材料,以便消除消费者的疑虑。这一消息一经发布马上被全国各媒体主动引用报道。在整个行业发生危机,消费者信心动摇时格兰仕此举树立了一个捍卫消费者权益,挑起行业重担,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随后“特氟龙”事件的危机继续蔓延,殃及整个炒锅行业,甚至是使用该材料的相关行业。媒体与消费者的声音也越来越严厉苛刻,此时格兰仕再出猛招:与两家国外高端材料技术公司达成了新技术联合产销及研发意向,这种材料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可以替代“特氟龙”材料应用于炒锅、电饭煲、微波炉等炊具中。同时格兰仕与100多家国内外材料供应商签定“材料健康保证书”,向外界表明自己不采用“特富龙”材料,其微波炉与炒锅等产品是健康安全的。此外,格兰仕还向广大下游经销商发表“材料健康声明”,稳定经销商信心。
在媒体大肆宣扬杜邦“特氟龙”事件,消费者高度关注的情况下,格兰仕抓住这个大好时机,打出“健康牌”,不仅增强了格兰仕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更使其微波炉在全国引起抢购风潮。
点评:
在这起危机事件中,格兰仕本不属于“特氟龙”事件的直接受害企业,但格兰仕主动入局,而后迅速出猛招,通过实际行动与媒体配合,使自己负责任的企业形象与安全的产品形象深入人心,把本是一件不利的事件转化为塑造品牌形象的机会。
再好的危机公关也不如不发生危机,作为企业,平时就应该防患于未然,建立危机防范预案,设立一条危险线,当企业的一些行为触及这条危险线时马上引起重视,及时处理,基本上可以防范绝大多数危机的发生,至少可以把危机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如果企业规模较大,就应该设立专门负责处理企业危机的危机公关部门,以便敏感快速地作出反应,控制或回避风险。
【封杀危机——将预防进行到底】
在对全球工业500强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调查中,研究者发现这些企业被危机困扰的时间,平均为8.5周,没有应变计划的公司,要比有应变计划的公司长2.5倍。危机后遗症的波及时间平均为8周,没有应变计划的公司,也比有应变计划的公司长2.5倍。
“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这是英国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的名言。
未雨绸缪,超前预防潜在的危机本身就是最好的公关。
对于企业而言,预防危机的难度在于危机的先兆可能很细小,非常容易被忽略,也可能危机出现的频率很高,以致麻痹了决策者的神经,还可能从先兆出现到危机爆发的时间极短,企业无暇顾及。
预防危机要从企业创办的那一天就着手进行,伴随企业的经营而坚持不懈。出现危机才想到公关,把公关当作一种临时性措施和权宜之计都是不可取的做法。
因此,公关人员对危机应该具有高度敏感的防护意识,促使企业上下真正将服务理念落到实处,加强对生产、管理、销售与售后服务部门的监督和考核,做好“监督官”,时刻把顾客满意战略作为企业所有部门的行为指南,以此来指导全体员工共同为顾客满意这一目标而奋斗,使企业远离危机,构筑企业内部的第一道防线,这是保持企业健康发展与有效预防危机的最好方法。
顾客满意应该成为企业活动的基本准则,企业经营活动始终要以顾客满意度为方针,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来分析消费需求,向顾客提供超过顾客期望的服务——在产品开发上,以顾客的要求为源头;产品价格的制订要考虑顾客的接受能力;销售点的建立以便利顾客为准则;售后服务要使顾客最大限度地满意。只有真诚为顾客着想的服务,才能带来顾客的满意,只有顾客满意了,才有企业所有公众的满意。
而如果销售与服务人员的工作没有兑现企业的承诺,或者说不能让顾客满意,就会引起顾客的不满,这样危机就会不期而至。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无论多么好的商品,如果服务不完善,顾客便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法中的上策,如果能以不牺牲的代价换来一场胜利,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危机公关也是如此:
如果企业能预防危机公关,那自然是最好的了;
即便不能预防,那也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
一旦危机来临,企业就可以从容地应付,而不至于临阵磨枪,媒体还没发难,企业先乱了阵脚。
1.战略预防:CS营销
树人如树企业,人有人生价值观,企业有企业价值观,人生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准则,而企业价值观则决定一个企业的行为准则。这种行为准则,在营销上则称为CS营销,即顾客满意战略。
CS是英文Customer Satisfaction的缩写形式,中文意思就是“顾客满意”。CS营销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外一些先进企业开展的以消费者为中心、围绕顾客而进行的崭新的营销战略,它包括五大满意系统:
1)理念满意系统(MS);
2)行为满意系统(BS);
3)视听满意系统(VS);
4)产品满意系统(PS);
5)服务满意系统(SS)。
CS战略的指导思想是把顾客需求作为企业开发产品的源头,在产品功能、价格设定、分销促销环节建立以及完善售后服务系统等方面有利于顾客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感到满意。
CS战略的目的是提高公众对企业的满意程度,营造一种适合企业生存发展的良好内、外部环境。企业要及时跟踪研究顾客的满意程度,并依此设立和改造目标,调整企业营销环节,在顾客满意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竞争能力。而顾客既指企业外部顾客,也包括企业内部产、供、销及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生产线上下工序之间的服务对象。
市场经济初期,消费者要求商品“物美价廉”,考虑的是产品质量、功能及价格。这时候,企业营销是以产品的高质量来带动和拓宽自身的市场,提高商品的竞争力,相应的战略思想是以生产导向和产品导向为主体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充裕,进入了买方市场,消费者评价商品的尺度变为商品的品牌及厂家声誉,消费者要求使用的商品能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此时,企业应采取服务竞争和形象竞争的营销战略。
当市场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买方市场时,消费者评判商品的标准不再仅仅是功能和品牌,而变成了与产品有关的系统服务,企业竞争的重点也发展为立体化的服务,即CS营销战略。
消费者传统认购商品的标准是实用性及耐久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消费者认证的商品不仅质量要符合要求,而且包装、服务、广告、咨询、送货、保管、售后服务等等都成了消费者购买商品考虑的因素,企业提供的商品已经不再是单位产品,而变成了产品体系。
同传统的营销观念相比,现代社会系统服务正占据愈来愈重要的地位,这种营销质量与营销方式的变化,也要求企业实施全方位、立体的服务营销战略——即CS营销战略。
企业的顾客分为外部顾客及内部顾客,外部顾客是企业产品的消费群体,内部顾客即企业的员工。CS营销战略在满足内、外部顾客需求,以及促进企业发展壮大方面起着决定作用。
对外部顾客进行CS营销有助于树立企业的名牌效应,使企业保持并发展庞大的消费群体。顾客是对企业的前途发展有直接联系的外部公众,市场就是顾客。市场上的顾客会通过广告媒体、企业宣传品及他人介绍等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对企业产品产生一种抽象的心理预期。顾客通过心目中的产品与企业实际产品进行比较,决定自己的购买动向,这就要求企业从顾客的角度考虑,满足顾客的需要,努力创造出企业的名牌,使顾客的抽象预期心理得到满足。只有这样,顾客忠诚才能形成,而顾客忠诚集中表现在顾客重复购买的程度。
顾客忠诚不仅稳定着企业现实的顾客,更为企业吸引来潜在顾客,从而使企业保持并发展庞大的消费群体的同时,可以减少价格波动和不可预知风险的损失,节约销售成本。在当今的“感性消费”时代,维持原有的消费群体比发展新的消费群体容易得多。
据统计,开发一个新的消费群体是保持现有顾客网络费用的6倍。CS营销战略通过名牌效应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确保了原有顾客,导致口碑效应,大大节约了销售成本。同时,消费者对自身喜爱依赖产品的价格变动敏感度低,承受力强,信任度高,对质量事故等不可预知风险多采取宽容态势,注重产品的内在价值。
内部顾客是树立企业名牌效应的决定因素,在内部进行有效的CS营销,可以节省企业内部支出,保持稳定高效的员工队伍。员工对企业各方面满意度高,可以保持稳定而高效的员工队伍,减少企业培养新的替代雇员而增加的成本,减少生产力损失,保证实施企业“外部顾客满意”战略的连续性,避免企业为重新建立被打破或割裂的顾客关系而付出高昂的代价。
员工满意度的提高可以保持员工的忠诚,增强企业向心力。CS营销战略不能只停留在领导层面之上,而应使它转化为企业内部全体职工的行为。这种顾客概念在企业内部的延伸,激活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一切都为企业着想,对企业高度忠诚,形成了企业独特的文化氛围,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造就了企业无可衡量的无形资产,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了精神动力。
在企业理念上,CS战略要求企业“顾客至上”,要把顾客放在经营管理体系中的第一位,站在顾客立场上研究、开发产品,预先把顾客的“不满意”从设计、制造和供应过程中去除,使消费者在心理上对企业产生认同和归属感,进而产生顾客满意的群体网络效应。
顾客永远是对的,这是CS营销战略的重要表现,其中包括三层意思:
第一,顾客是商品的购买者,不是麻烦制造者;
第二,顾客最了解自己的需求、爱好,这恰恰是企业需要搜集的信息;
第三,由于顾客有“天然一致性”,同一个顾客争吵就是同所有顾客争吵。
“一切为了顾客”要求,企业一切从顾客的角度考虑,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顾客的需要就是企业的需要。因此,企业首先要知道顾客需要的是什么,根据顾客需要,重视顾客意见,让用户参与决策,不断完善产品服务体系,最大限度使顾客满意。
当企业发生危机时,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企业的员工和客户。
CS营销的作用就好比是对企业影响范围内的公众进行“满意营销”,让这些人对企业的产品、服务、理念、行为首先有好感,并形成良好的口碑。这样,即便企业发生危机,公众首先会往好处想,认为企业的产品、服务、理念、行为在本质上是优秀的。公众这种对企业的“第一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企业犯错误所带来的损失。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对企业渡过危机很有帮助。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理念就是实行CS营销,所以在解决危机公关时,企业要以“客户满意”为解决问题之宗旨。也就是说,企业解决危机公关的目的并非是为了企业自身或者其他目的,而是为了公众的满意,如果公众不满意,那么就说明危机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当危机发生时,企业首先应该为消费者考虑,企业应该明白首先受危机影响的是消费者,而不是企业,尽管企业本身也是受害者,但对企业负责任的是企业的经营者,对消费者负责任的则是企业——这不是指所有的危机都应该由企业来负全责,只是企业要有这样的理念:只要是企业有1%的责任,就应该在新闻措词上有100%负责的准备,最终的负责则由法律来判定。
企业应当明白,在新闻措词上的让步并不会产生更多的实际责任,恰恰可以带来消费者的谅解和宽容;相反,新闻措词的咄咄逼人会造成消费者的逆反心理,事后不论企业做何种赔偿,消费者都不会领情。
最后,CS营销千万不要忘了记者。
在遇到危机时,企业的“修炼”功夫往往体现无余。无论是品牌形象,还是媒体关系,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的。一个优秀的企业应该注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培养媒体关系,塑造品牌形象,包括在预算方面应该有稳定的投入。比如一些知名公司平日处处体现对记者的关心,凡遇到记者生日或者节日都会为记者准备一份颇有纪念意义的礼品。
国内企业往往认为,媒体大多认钱,出了事,多给媒体几版广告,就能堵其嘴了。这种思想千万要不得,因为,今天中国的媒体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对社会热点的报道,是任何负责任的媒体都不会放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