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扬异域之饮马天竺:王玄策演义(评话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回 经变故蒋师仁投军遭意外王玄策遇险

王玄策出使印度,这第一步就是选定随员,这可是十分讲究的。你带多了不行,要不你是出使去了,还是打仗去了?可是你带少了一样不行,遇上点事,人手也不够。所以王玄策选了又选、拔了又拔,选了三十个精锐,这是普通随员。

除此之外,王玄策还要选定一个副手,也是使团的副使,军事负责人。王玄策呢,挑来挑去,选中了西域军中的骁将——蒋师仁,官衔是致果校尉!

有人问了,这个蒋师仁什么来历呢?这我给您稍微介绍一下。蒋师仁他们家最开始呢,也是个小小的贵族,虽说不是家财万贯,但吃喝不愁,还比较富裕。蒋师仁呢,读书写字他都会,但没什么兴趣,就喜欢练武,当时家里的条件还行,蒋师仁他爸就花钱,给他请教师。蒋师仁呢,也是块练武的料子,臂力惊人,别的兵器不过瘾,他就喜欢练长槊,六十斤的浑铁槊能舞动如飞,多少人都近不了他的身,马术也学得不错。可没想到几年之后,蒋师仁家里吃了官司,家道中落,没辙了,养不起自己了。那怎么办呢?也得想办法生活。蒋师仁一想:我别的不会,就会练武,那我就投军去吧!

就这样,蒋师仁带了点盘缠,牵了匹马,拿着兵刃投了军。正好这时候,大唐出兵西域,这回可有蒋师仁施展的余地了,他本身就力大无穷,能使六十斤的浑铁槊,那了得嘛!后来在军中,蒋师仁得了名人的传授、高人的指点,又学会了陌刀,近身还学了铁鞭。这回可好,马上步下,蒋师仁都有独到的功夫,这就更没人是他的对手了!而且蒋师仁还有点文化,打起仗来会变通,战斗经验积累得也挺快。就这样,短短几年,蒋师仁屡立战功,从普通一兵升到了正七品上的致果校尉,西域军中没有不知道他的。所以王玄策一看,也就蒋师仁了!

正副使和随从,都决定了。但王玄策一琢磨:我们这是去出使啊,不能给唐朝丢脸!怎么办呢?首先这着装得统一、得精神,这人靠衣服马靠鞍,你要出去穿一身乞丐装,肯定没人理你。所以王玄策又让安西都护府,调了一批好的铠甲,让使团的人穿上,随员一律是山字纹铠,这铠甲在唐十三铠中排名第二,好看,而且实用。王玄策和蒋师仁,穿的都是唐代最著名的明光铠,这下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一切齐备,王玄策就带队,继续向西,出使西域和中亚的各部落,以及印度。

咱们简断截说,中亚这一行,挺顺利,各部落一看,哟!唐朝使者!嘿哟!这铠甲真漂亮!来的这些人也是精明强干,看来大唐了不得啊!怪不得突厥人不是对手呢!所以所过之处,各部落的酋长都亲自召见王玄策一行,王玄策呢,当然也是礼尚往来,递上国书,送上礼品,以示友好。各部落也都挺高兴,等王玄策他们一走,马上派使臣就前往大唐,去联络感情。就这样,王玄策走了一处又一处,把预定的行程完成得差不多,最后,只剩了最重要的目的地——印度。

这一路千辛万苦,王玄策一行总算成功地翻越了葱岭,到达了印度河平原,到这也就算印度境内了。按照日程,王玄策他们还得赶三十里路,到下面的镇店,那里有印度官方开的金亭馆驿,上次来的时候,王玄策他们就是由印度的使者带着,走的这条线。上次的使者也说了:“以后你们来,就走这里,镇里有专门招待使者的金亭馆驿。你们到了之后,马上找金亭馆驿的负责人,出示你们的通关文牒和国书。负责人查验之后,马上就会用快马,通知沿途各地的金亭馆驿,最后也就报到了我们戒日王那里。之后,你们休息一两天,沿着官道走就行,到了我们的首都曲女城,就能见到我们戒日王啦!”

蒋师仁从军想象图。赵幼华绘

因为有了这话,所以王玄策心中有数,看看时间,现在大概是下午两点左右,烈日当空,大家伙儿刚在葱岭受完了冻,这回直接进了火炉,热得通身是汗,铠甲里头的衬衣都已经湿透了,特别难受。可王玄策算算时间,要在天黑前赶到前面的镇店,时间可有点紧。要说他们三十来个骑兵,那没问题,可现在还押着两大车礼物呢!跑不快。咱们书中代言,王玄策他们从长安出发的时候,一共带了三大车礼物,在西域和中亚各部落随走随送,已经耗去了一车。而对于戒日王呢,唐太宗这回是格外优待,贵重的礼物预备了两大车。有人问了,李世民怎么对戒日王这么敬重呢?这也没办法,三件事里,两件都得求戒日王帮忙,俗话说,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既然求着人家,自然得尽点“人事”吧!但这点“人事”可把王玄策他们拖得够呛,根本走不快啊!所以大家伙儿都是筋疲力尽。王玄策也知道,大家伙儿快到极限了,所以赶紧给鼓鼓劲:“大伙听好了啊!还有三十里,到了前面的镇店,咱们就能好好休息一下了,再加把劲啊!”

蒋师仁一听,也说:“伙计们加把劲啊!谁也不许掉队!谁敢掉队,我们今天晚上吃大餐,他就只能啃干粮!”

“是!”

“明白!”

“哗——”

这一开玩笑,大家伙儿轻松了不少,这一行队伍继续向前。正走着呢,蒋师仁一捅王玄策:“王大人,你看!”

王玄策随着蒋师仁的手指一看,前面是尘土蔽天啊!显然是来了一队人马。王玄策看了就纳闷,这是谁呢?难道是印度方面的接待人员?不应该啊!我们得到前一站的金亭馆驿,再下通知,印度方面才能知道我们来。难道说就那么巧,印度方面也要往我们大唐派使臣,我们两家碰上了?也不应该啊!要是使臣,谁会跑得那么急啊?王玄策想到这儿,吩咐一声:“挂旗!”

有人问了,挂什么旗啊?这告诉您,王玄策此来,带了两面旗,一面就是大唐使臣的专用旗帜,表明身份的。另一面就是上次来的时候,戒日王赐给李义表和王玄策的,当时戒日王就说了:“以后你们大唐的使臣来访,也挂上这面旗。我尸罗逸多以我的名誉保证,只要你们进了我印度境内,有这面旗,没人敢找你们麻烦!”

当然咱们说了,戒日王尸罗逸多不懂汉语,这些话是通过翻译说的。这回王玄策为了以防万一,又把这面旗挂上了。蒋师仁一看,也为了谨慎起见,把浑铁槊一举:“戒备!都给我留点神!”

“是!”

“明白!”

于是,三十个骑兵抄好盾牌和马槊,摆开方阵,把大车和车夫都护在当中。就在这时候,远处的队伍逐渐接近,看得比较清晰了,对方也是一支部队,人数大概一百人左右,手中抄着武器,就是身上没穿铠甲。这一队人马来到离王玄策他们大概一百五十步的时候,停住了。对面有两人出马,王玄策离着不太远,看得挺清楚:为首一人,个挺高,大概八尺左右,身高体壮,浑身肌肉,面如锅底,深眼窝子高鼻梁,连鬓络腮的胡子,头上缠着包头巾,光着膀子,腰间挎着一把细刃反曲刀,看着还挺威武;另一个呢,身着便装,也裹着头巾,身穿布衣,骑着马,没带兵器。只见这俩人到了队列前面,大胡子冲着那个便装的人扬了扬脑袋,便装的人就开始跟王玄策这边喊:“对面是摩诃震旦的使者吗?”

咱们书中代言,印度古称中国为“摩诃震旦”。咱们且说王玄策,这一听,好,对面喊的还是汉语,这就放心了,还跟蒋师仁说呢:“蒋大人,别太担心了,对面汉语翻译得那么好,肯定是官方的人。你看,那个大胡子应该是指挥官,这个便装的是翻译,我跟你说,能把汉语说得那么好的翻译,全印度也没多少。——喂!我们正是大唐的使者!请问你们是谁?”

话音刚落,对方那个喊话的翻译也不喊了,跟大胡子直接拨马回归本队。王玄策还奇怪呢:哎?怎么不说了呢?我既然报名了,你也得报名啊!

正琢磨着呢,就听旁边有人喊:“王大人小心!”

王玄策抬头一看,好,印度那边是万箭齐发,密密麻麻的箭对着王玄策他们就射来了!王玄策一看,哎哟我的娘哎!赶紧用手一护脸。

“噗噗噗!”

王玄策当时是身中数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