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研究设计与测量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自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大学生发展状况调查(2008年)”。该项调查由南京大学社会学系风笑天教授主持,在全国27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本科生。调查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分层抽取高校。以所在区域和高校类型为主要维度抽取高校。最终抽取高校27所,覆盖东部、中部、西部,包含了综合大学、财经类大学、师范类大学等多种类别。根据网大教育2008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样本高校最高排名5,最低排名442,平均排名168,中位排名147。第二阶段是在所抽取的高校中抽取学生。在被抽取高校相关人员的帮助下,每个高校随机抽取100名左右本科生作为被调查对象。抽样过程采用整群抽样法,在所选高校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班级,并且对班级的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该调查最终获取有效样本2818个,剔除研究变量填答不完全的个案后,实际分析样本2171个。其中男大学生样本975个,女大学生样本1196个。
本研究使用的因变量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使用两种不同方向的测量:一是正向地测量大学生的自尊状况,我们使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10个题项)。作为对文化环境可能影响的回应,我们参照已有研究将第8题作正向计分。自尊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水平为0.821,我们以量表总分形成正向的因变量。自尊量表的得分在10~40分,得分越高,表示被调查者的自尊越强,这是一种正向的心理健康测量。我们也使用负向心理健康测量,通过负面的抑郁状况来反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体测量使用的是20题项的抑郁自评量表(CES-D),该量表在中国环境下进行过修订。在本研究中,抑郁自评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8,我们同样以量表总分作为因变量。其得分在20~80分,分值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严重,即大学生心理越不健康。上述两个因变量都是定距测量,因此我们将引入线性回归模型,以最小二乘法(OLS)进行估计。
本研究的核心自变量集有两个:一是性别变量,虚拟变量引入,男性=0,女性=1;二是网络使用的相关测量,我们使用两个不同的变量来进行相关的测量。其一是网络时长,我们用这个变量更多指代在非负向情境下的网络使用,通过被调查者平均每周的上网时间定距地测得。其二是网络成瘾,我们以此形成一个相对负向的测量。我们在Young的基础上使用了6个不同的题项,包括“上网时间总是比原先预计的长”“热衷上网和网上活动,下线后仍然念念不忘”“心里总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网上寻求满足感”“有事没事总愿意泡在网上”“如果哪天不能上网,哪天就会感到不安或不舒服”以及“常常对家人或朋友隐瞒自己上网的频度和时间”,要求被调查者作出“是”/“否”的回答,我们以被访者在这6的题项中回答“是”的频数作为具体的测量,该变量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6,数值越大表示成瘾越严重,我们近似将之看作定距测量。
本研究使用了以下几组控制变量:(1)人口学控制变量。包括年龄和是否为独生子女,年龄是2008年被调查者的周岁年龄,定距测量;是否为独生子女为虚拟变量,独生子女为参照。(2)家庭控制变量。包括家庭所在地和父亲的教育程度。家庭所在地是一个虚拟测量,来自城市=0,来自农村=1;父亲教育程度由父亲学历转换而来,小学=6,初中=9,高中及中专=12,大专=15,大学及以上=16,定距测量。(3)社会化控制变量。我们控制被调查者的主要社会化过程,包括与父母关系,恋爱状况以及交友状况。与父母关系我们以自制量表测量了与父亲的关系和与母亲的关系,各为6题项测量,分别测量与父亲/母亲的关系、互动、相互理解以及矛盾,两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54和0.708,我们以量表总分形成两个定距变量,两个量表的得分越高表示父亲/母亲子女关系越好。恋爱状况是一个虚拟变量,有男/女朋友=0,没有=1。交友状况是定距测量,测量的是好朋友的数量。(4)其他控制变量,包括有没有电脑,虚拟变量引入以没有电脑为参照;所在学校以虚拟变量引入,在最后的结果呈现中,该变量结果并没有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