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 危机意识是最好的棉衣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是《周易·系辞下》中的一句千古警世名言。意思是:君子在安定的时候却不能忘记潜伏的危机,生存的时候却不会忘记灭亡的教训,在太平的时候却不会忘记祸乱的危险。
2001年,华为以近220亿元的销售额荣登国内同行业销售榜魁首,在国际电信市场也获得了一席之地,无数华为人正为这一奋斗成果沾沾自喜之际,任正非却以《华为的冬天》为名,发表了震撼广大企业界的危机感言。他在文中写道:
任正非之所以如此笃定自己的话不是危言耸听,是因为他对时局有着清醒的了解和认知:2000年,美国互联网和欧洲3G建设相继发生泡沫危机,网络股的暴跌必然会对两三年后的建设预期造成影响。而眼前互联网和电信行业的繁荣也不过是两三年前网络股大涨的惯性结果。是以,繁荣过后必将迎来危机。华为能做的,就是做好安全过冬的准备。
《华为的冬天》一文的出炉,不仅惊醒了沉浸在成功喜悦中的华为人,也引起了企业界的普遍重视。大量网站和企业内刊转载这篇文章,众多企业家和MBA管理学员将其作为重要资料进行精读。当时,创维集团董事长评价称,这篇文章道出了所有企业家的感受,联想杨元庆也将其发给公司所有中层干部,要求他们认真学习。
【辅助阅读】鲶鱼效应
不管华为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即使是在连续不断的荣耀和成功面前,任正非都始终保持着对危机的高度警惕。从2000年到2004年的几年时间里,华为的海外复合增长率就达到了122%,而在2004年,华为的海外整体销售额已经高达460亿元,净利润达到了50亿元,比TCL、联想和海尔三家国际化企业的总利润还多。而且,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都是风光不再,而“中国模式”则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很多中国企业家便开始自我吹捧,自豪于中国GDP上涨的幅度,甚至还认为“中国模式”将走向经济模式的优势地位。然而,任正非又一次警告华为人冬天来临。2004年11月,任正非在《华为如何度过冬天》的内部讲话中提出“预见困难,与世界同步”的号召:
任正非认为,整个全球经济都在经受着IT行业的痛苦,而且困难都是全行业的。如果华为能够预见到未来形势的严峻性,相应地调整公司策略,使华为与世界同步,华为就能够度过这个冬天。
2013年,华为以高出爱立信40亿美元的营收佳绩,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通信设备商宝座,在如此荣耀面前,任正非依然保持敏锐的嗅觉,依然不忘向华为人灌输危机意识。任正非表示,华为仅仅是因为比其他竞争对手更早地了解到竞争的残酷性,才得以幸免于难,安全过冬。他说,竞争就像拧毛巾,只要拧得出水来,就说明还有竞争空间,一旦毛巾拧断了,企业也就完了,只有毛巾拧干了,但还没有断,才是企业发展的最佳状态。
任正非的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他看到了公司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尽管华为早在十多年前就成功打开了国际市场,产品和办事处几乎已经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也仅仅是爬上滩涂,尚未深入内部,一不小心就有被赶回海里的危险。
所以,在干部管理上,任正非一直坚持,当团队建立起来之后,要让每一个干部都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企业的成长自然也不会是一路坦途,出现危机时,要有能够担当危机的人,而在危机尚未出现时,则要始终保持着危机意识。任正非曾说: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危机意识就是企业最好的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