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干部管理方法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从实践出发,供众多企业借鉴

我们的标杆管理研究始终坚持一个角度:借鉴分析、实践导向。中国企业的管理研究工作,并不是不多,事实上各类大学以及科研机构,对中国企业的研究是很多的,但是问题在于,他们的研究更多的是偏向学术性的、理论性的。

我们的研究旨在为众多寻求转型升级的中国企业服务,这既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认为,这些致力于持续进步、主动改良和创新的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是持续迸发经济创造力的主要群体,但是这个群体也最需要管理建设上的支持。或者直接点说,我国的众多企业过去是粗放发展的,既缺少管理投入意识,也缺少管理投入能力。真正有意义的管理研究应当为它们打开思维意识,提供智慧支持。

既然是服务于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我们就不惧怕发表这样一个论点:我们研究标杆管理的根本目的,乃是与中国企业的管理现状相结合,是有目的地选择一般性的、对中国大多数企业具有实用参考价值的管理思想、理念和方法。所以,我们从实践效用的角度进行分析,形成一般的方法论,便于读者朋友们理解自己的问题。我们认为,这才是有意义的管理研究。

发现中国管理道路

我们同样不惮于提出这样的观点:中国企业界到了需要重视管理的时候。可以这样认为,中国企业过去是基础发展的30年,以粗放为特征,未来将是创新发展的30年,以高品质为特征。这必将是一个痛苦的转型期。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种转型之痛,这种转型之痛不仅仅是由于企业自身在科技创新能力、资本、市场空间等基础条件上的不足,更是因为很多企业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不知道自己可以坚持什么,需要放弃什么,不知道自己所坚持的是否正确。

我们必须意识到,近年来科技创新在我国多领域蓬勃发展,资本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市场方面消费型经济更是异军突起,这些都为企业的第二次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真正的问题不是硬条件建设,中国企业真正缺少的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方法论自信,缺少的是对“我们该怎样才能拥抱住急剧变化的未来”这一问题的解答。我们缺少一种理论武器和思想武器,就如同马克思主义救中国,中国的中小企业拿什么救自己?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企业只能向西方企业学习。中国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国际产业环境与西方企业所面临的境况大不一样,这就决定了中国企业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把西方企业的成功经验搬过来直接加以利用。而且,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学习西方标杆企业要付出的经济代价和时间成本都是难以承受的。

而且,我们也不缺标杆,不缺管理实践探索的先锋。我们有一大批走在世界前列,或者走在产业前列,具备突出特色的管理思想、实践经验。唯一的问题是,不少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些企业在哪里,它们怎么做的,它们的做法对于我们产业经济发展有何益处。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发现一双眼睛!我们的标杆管理研究,就是打造这双眼睛。我们需要有意识地总结、分析我们自身的管理建树,需要在更广泛的视野中将全中国最优秀的管理智慧汇集起来并促成广泛的交流,这种汇集和交流也是凝练、激荡和提升。经此认真的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产业界形成自己的管理智慧、管理道路是可期待的。也只有这样,我们中国产业界人士才可以自信地说,我们是优秀的,不仅仅有优秀的产品,还在于我们具有特色鲜明的经营管理哲学和思想,这将成为我们民族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的源头。

研究性质与方法

在研究性质上,我们坚持站在第三方的维度,采用第三方观察、研究的方式,进行公正、客观、中立的分析,展开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