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我国民办高校教师权益实现的实证研究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当前,实现民办高校教师权益是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提高民办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环节。本章简述了研究过程和调查问卷编制过程,对民办高校教师身份地位、薪酬待遇、社会保险、职称评聘和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等权益的实现状况、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并做出分析。
本研究在全面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0余名受访人进行了集体访谈,提出研究假设。结论总体概括为:民办高校教师权益实现程度较低,主要体现在民办高校教师身份地位、待遇保障、职称评聘和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等维度;民办高校教师权益实现情况在教师性别、教龄、学历、职务、职称、学校层次和学校位置等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民办高校教师群体在实现自身合法权益的过程中,作用相对较小,地方政府和举办者(出资人)在实现民办高校教师权益方面应承担更为重要的责任。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北京、山东、浙江、河南、宁夏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所民办高校的1027名专任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教师权益实现信息,并在一些高校采用扎根现场、深度访谈等方式,为数据结果的解释提供扎实基础。研究重点关注民办高校教师权益实现现状、问题表现、成因分析、政策动向、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途径措施。具体研究问题如下。
第一,民办高校教师权益如何界定,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的要素包括哪些?第二,民办高校教师权益实现的现状如何,与有关法律法规保障民办学校教师权益的要求相比,存在差距有多大?民办高校教师权益实现的政策落实存在哪些问题?教师权益实现在性别、教龄、学历、职务、职称、学校层次和学校位置等层面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第三,民办高校教师权益未能全面实现的原因有哪些,主要的阻碍因素是什么?这些因素是如何阻碍民办高校教师权益实现的?可规范、可调整、可优化、可健全的政策动向和体制机制有哪些?第四,在组织平衡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中,民办高校教师权益实现的政策框架有哪些?如何协调政府、学校、举办者和教师等相关者的不同利益诉求?如何在实现教师权益的基础上维持民办高校组织内部平衡、外部平衡和动态平衡?如何合理搭建政府、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第五,全面实现民办高校教师权益遵循的基本思路是什么,有哪些可供选择的途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