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华临证治验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疫毒痢

疫毒痢似属于现代医学的中毒性痢疾。这种痢疾的特点是:发病暴急、高热、神昏或抽风、四肢厥冷等。其腹痛剧烈,痢下腐臭,或不便、肛门后重难出,舌绛苔黄,脉数或细数,此属火郁湿蒸,秽气奔迫,病毒炽盛所致。治疗宜以清热解毒为主要法则。方药可选用白头翁汤或葛根芩连汤加减。白头翁汤是《伤寒论》方,由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等组成,能治热毒较重,下痢纯血,肛门灼热的疫毒痢。方中白头翁具有凉血解毒作用,善治肠胃热毒蕴结,为治热痢良药;黄连、黄柏均为苦寒药,能清中下二焦之湿热,并有泻火除烦的作用;秦皮清热敛肠。用治中毒性痢疾时,还可加金银花、连翘、地榆等;不大便时,方中重用大黄、枳实,使之热毒下行。若有神识昏糊,配用安宫牛黄丸;有抽风者另服紫雪丹。葛根芩连汤是葛根芩连加甘草组成,既解毒清里,又解肌透表,故热痢兼表证者,用之颇效。

病案举例:汤某,女,3岁。

家长代诉:四天前开始发高热,伴肚子疼,大便下黏液,每天五六次。高热不退,体温40℃。呼吸气促,48次/分,心率146次/分,律齐。意识蒙眬,目眶下陷,鼻翼轻度扇动,口唇干燥,腹部叩诊呈鼓音,肠鸣音活跃,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于1977年8月9日急诊住院,大便常规检查:呈黏液便,红细胞5~6个,白细胞少量,诊为中毒性痢疾。曾补液、肌注庆大霉素等1周多,病情未见好转。

8月17日初诊:症见发热烦躁而欲呕,黏液便,便而不畅,日五六次,肢体时有抽动,舌质红,苔黄厚且腻,脉象细数。时值暑令,贪食生冷,伤及肠胃,致使湿食中阻,热毒蕴结,而成疫毒痢。肢体抽动,是热胜生风之兆。治宜清热导滞,镇惊息风。

处方:葛根9克 黄芩4.5克 黄连1克 连翘9克 山栀4.5克 竹叶4.5克 钩藤9克 龙齿12克(先煎) 藿香9克 佩兰9克 槟榔9克。

二诊:上方服4剂,体温下降在37.8℃~38℃,大便转常,日1次,肢体抽动基本控制,腻苔已化,仍有烦躁欲啼,不思食,腹有胀气,时有冷汗。此为余热未除,肠滞未净,宜继续清热导滞,兼顾胃气。

处方:青蒿4.5克 黄芩3克 大黄1克 枳壳3克 莱菔子3克 槟榔3克 桑叶3克 桑枝9克 麦芽粉4.5克(冲服)。

三诊:上方服3剂,体温转常,大便常规检查亦正常,食纳佳,精神好,痊愈出院。

本案系疫毒痢,有热极动风之象,故治以葛根芩连汤,加连翘、竹叶以清心,加钩藤、栀子以清热平肝,加龙齿以镇肝息风。并针对呕恶、苔黄厚腻、湿浊中阻情况,配用藿香、佩兰,4剂药即明显好转。虽见热退痢止风平,但烦急、纳差、时有冷汗等虚象突出,治当继续清泄余邪为主,佐以麦芽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使正气很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