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畅气机法在临床上具体应用
一、宣通上焦,轻可去实
所谓实,是指上焦气机为邪热壅闭而周行窒滞,失其清虚灵动之机,为无形之气机壅实。应予轻苦微辛具流动之品,轻灵平淡之方,拨动气机,透泄无形之邪。切忌重药杂投,使无病之地反先遭克伐。常用自拟的辛凉1号方(桑叶、菊花、桔梗、连翘、杏仁、甘草、薄荷、芦根、金银花、荆芥、牛蒡子)。
病案举例:韩某,男,30岁。
1978年2月1日初诊:因高热7天,伴有咳嗽,左侧胸痛,住院治疗。体温39.8℃,咽部充血,左侧扁桃体有化脓点,全身皮肤可见红色丘疹,两肺呼吸音粗糙。白细胞:9300/立方毫米。胸透:左侧第二肋间可见大片状阴影。西医诊断为大叶性肺炎。曾用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以及中药加味麻杏石甘汤等治疗,均无效果。
中医辨证:发热一周,干咳痰少,胸闷又痛,口干而苦,泛恶,汗出不畅。苔薄腻,脉数。病属冬温袭肺,肺卫失宣,表气郁闭。治以透表解郁,宣肺清热,轻可去实,庶能克功。嘱停用西药。
处方:牛蒡子10克 豆豉10克 荆芥5克 金银花10克 连翘10克 葛根10克 僵蚕10克 蝉蜕10克 大青叶10克 赤芍10克 甘草5克(3剂)。
药后体温降至37℃,诸症减轻。原意出入续进3剂,脉静身凉。胸透复查:炎症吸收。痊愈。
二、和解少阳,通达表里
少阳为表里气机出入之枢。温热之邪壅滞少阳,表里之气不得相通则胸胁满闷,口苦干呕,寒热往来或高热寒战反复不解。治当和解少阳,即疏通少阳枢机,令精元之气自内表达,驱邪外出。常用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酌加葛根、知母、郁金或金银花、连翘等;兼阳明里热偏盛者,予柴胡白虎汤;温热夹湿者,用蒿芩清胆汤。
病案举例:庚某,女,28岁。
素罹系统性红斑狼疮,1978年3月8日因持续高烧10天,应邀会诊。体温40℃,咽部充血,有白色薄膜,心肺(-),白细胞:4700/立方毫米。血沉:53毫米/小时。咽部涂片查到霉菌。西医诊断为继发性霉菌感染。曾用红霉素、庆大霉素及清热凉血解毒中药,无效。
中医辨证:久病正虚,温热之邪乘虚内侵,阻于少阳,表里之气不相通达,故高热寒战,无汗,恶心,呕吐,烦躁。舌光而红,脉浮大而弦。治当和解少阳,通达表里,俾少阳机枢通达,正气伸而邪乃退。
处方:银柴胡10克 黄芩5克 葛根12克 山药10克 石斛10克 芦根10克 荷叶6克 金银花10克 谷芽10克 麦芽10克 甘草3克(4剂)。
药后表里通畅,汗出津津,体温降至37.5℃,诸症悉减。继以原方出入续进6剂,体温正常。
三、辛开苦降,分消走泄
温热之邪流连三焦气分,或夹湿邪、痰浊阻滞,气机升降不利,则寒热起伏,胸脘痞闷。治当以辛开发于上,以苦泄热于下,从上下分消,宣通三焦,祛除温热痰湿之邪。常用小陷胸加枳实汤。
病案举例:尚某,男,45岁。
1980年5月10日初诊:咳嗽一周,发热胸痛,住院治疗。体温38.1℃,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粗糙。白细胞:11600/立方毫米。胸透:右下肺可见片状阴影。西医诊断为大叶性肺炎。曾服土霉素及解热剂无效。
中医辨证:发热恶寒无汗,胸脘疼痛泛恶,咯吐黄色脓痰,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此乃素有痰饮,复感温热之邪,痰热互结,阻于胸脘,气机不畅,失降失司。治宜辛开苦降,俾使痰热分消。
处方:瓜蒌30克 黄连6克 半夏10克 杏仁12克 石膏15克 陈皮10克 白茅根30克 牡丹皮10克 甘草10克(2剂)。
药后汗出较畅,体温降至正常,咳嗽、咳痰、胸疼均减。续进2剂,诸症悉平。胸透复查:炎症已吸收,痊愈。
四、行气通腑,攻积导滞
温热病热结胃腑,得攻下而解者十居六七。通腑之法,旨在承其胃降之气,通其郁闭,和洽气机,冀顽邪蕴毒因势下泄,周身之气机自然流布,故无须拘于有无结粪。但也不得以“温病下不嫌早”之说而妄用下法。温病误下,初期可使表邪内陷,后期或为伤阴,或致暴脱。因此,攻下必须适其时,得其法,合其量。不宜失下,也不可妄下。应察病之缓急,度邪之轻重,谅人之虚实,慎重而为之。临床常用的有宣肺通腑的宣白承气汤;开胸通肠的陷胸承气汤;脏腑同治的白虎承气汤、导赤承气汤;攻补兼施的增液承气汤、新加黄龙汤。用之得当,取效甚速。
病案举例:盛某,男,52岁。
1980年6月18日初诊:因恶寒发热,伴咳嗽胸痛,住院已17天。体温39.3℃,咽红,右肺呼吸音减弱,白细胞18600/立方毫米,中性83%。胸透:右下肺可见片状阴影。西医诊断为大叶性肺炎。
中医辨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胸痛,恶心呕吐,腹痛便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肺与大肠互为表里,温热犯肺,肺气不降则腑气不通,二者相互影响。治当宣上通下,脏腑同治,以利邪热外达。
处方:生石膏45克 瓜蒌30克 大黄5克 杏仁10克 知母15克 苍术10克 赤芍15克 柴胡10克 前胡10克 芦根30克(2剂)。
药后体温降至36.5℃,诸症均减。续进4剂,病状消失。胸透复查:炎症吸收,痊愈。
五、宣闭开窍,透热转气
温邪内陷,蒙蔽心包,心窍气机不运,失其灵通之性则神昏谵语或昏睡不语。治当开窍宣闭,清心凉营,常用清宫汤合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乃于清热解毒药中荟萃多种灵异诸香,宣通气机,调整升降,使闭固深伏之邪热温毒从内透达,俾邪秽消,气机利,则神明复。由于邪入心包的途径不同,则应配合不同的方药清热透邪,宣通气机,以利开窍。如邪从卫分陷入,予银翘散合菖蒲、郁金或安宫牛黄丸;若从气分酿成,则应根据邪热壅闭的具体情况分别加以施治,开泄气热,以利开窍。
透热转气主要是在清营凉血方剂中配伍质轻微辛清气之品,取其轻清透发之性,令营血邪热透出气分而解。如清营汤中的金银花、连翘、竹叶;导赤清心汤中的竹叶、灯心草;清宫汤中的连翘、竹叶;犀地清络饮中的连翘、竹沥、姜汁、石菖蒲、灯心草;青蒿鳖甲汤中的青蒿,等等。
病案举例:田某,男,2岁。
患儿因高烧6天不退,喘促、神昏,体温38℃,全身充血性皮疹,双目结膜充血,鼻翼扇动,两肺腋背可闻散在细湿啰音。白细胞7600/立方毫米。西医诊断为麻疹合并病毒性肺炎。曾用青霉素、链霉素无效。1960年3月12日应邀会诊。
中医辨证:高热喘促,痰声辘辘,神昏躁动,舌红少津,脉浮数。此乃痰热闭肺,内迫心包。当卫营合治,宣肺豁痰开窍。
处方:生地黄10克 连翘6克 牡丹皮6克 葛根3克 麻黄2克 杏仁6克 牛蒡子4.5克 生石膏12克 竹沥10克 安宫牛黄丸1丸化服(6剂)。
药后肺气得通,邪热外透,神清疹消,体温正常。
六、凉血散血,通畅气机
血热炽盛,耗血动血,以致出血瘀血。瘀血与热互结,阻滞脉络,故凉血必须配伍散血。散血之法,不单纯是活血化瘀,宣通血脉,滋阴养液亦不能少。阴液充足则其聚可散,其流亦畅,二者相辅相成。常用的犀角地黄汤即体现了这种配伍精神,寒凉而不呆滞。临床运用颇有良效。
病案举例:安某,男,5岁。
1960年3月8日初诊:高热三日,咳嗽气急,痰带血丝,鼻衄,遍身红疹,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而干,脉细数。病系温邪内犯,郁热蕴蒸,损伤营血。治当凉血散血,通郁泄热。
处方:犀角1.5克(磨冲) 生地黄10克 赤芍10克 当归6克 大黄6克 白薇6克 炒栀子4.5克 连翘4.5克 元明粉3克(冲) 六一散10克(1剂)。
药后便通热退,红疹减轻,鼻衄量减。续进2剂,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