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大风险都闯过
李可以其亲身实践,向世人证明了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的优势和疗效,中医不是“慢郎中”,这正是其过人之处。他对救治急危重症,自有一种信念:“擅治急症,是中医学的固有传统,历代中医名家大师,人人都是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高手,何以现代中医退出急症阵地?时下世人视中医为‘慢郎中’,这是中医的奇耻大辱!我呼吁老中青三代中医起而雪耻,不要自卑,不要妄自菲薄,自甘附庸。”(《李可经验专辑·自序》)
“凡见五脏绝证,七怪脉、绝脉者,为必死之候,可以预知死于某日某一个时辰。我的态度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要一息尚存,心跳未停者,即当一心赴救,不计毁誉,尽到一个医生救死扶伤的职责。我从医54年,救治这样的病人约五千之数。不要被外国人的结论、古人的定论所拘,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自己做过,方知端的。”(李可演讲稿“小青龙汤治重危急症举要”)
“我们始终坚信古训:‘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李可演讲稿“中医大症的临床思路”)
在李可任职灵石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期间,急救是中医科的事,他以重剂救治急危重症,使数以千计的垂危病人起死回生,实属可钦可叹,这在全国各医院中恐怕绝无仅有,可以说独步天下。他被邓铁涛称为“中医的脊梁”,也正因为此。“振兴中医需要有万千个像李可院长那样能用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疑难病症的人才。在这个基础上,中医药与新技术相结合,中医药便腾飞了”(邓铁涛为李可题词)。邓老赞赏的正是李可能够治疗急危重症、疑难病症的特长。
张景岳云:“医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李可的心与景岳是相通的,他有一种强烈的“攻关”意识,“敢治大病”,举凡十大医学难题如“三衰”(心衰、呼衰、肾衰)、心脏器质性病变、癌症、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等病)、肺结核、免疫缺陷病、血液病、运动神经元疾病等各种急危之症,他都敢于攻关,下决心、下功夫攻克之。为此,他有许多惊心动魄的经历,一切重大风险都能一一闯过。他认为一个中医应当“具备独当一面、敢治大病的胆识与能治大病的功力”。(《李可经验专辑》)他确实具备了这种胆识与功力,由此他被患者称为“救命先生”。
李可“从1961年到现在的49年间,共治各类心脏病人20000例以上,其中有1000例现代医院发出病危通知、放弃治疗的垂死病人,救活后基本康复”(李可演讲稿“思路与方法”)。如此众多的成功案例,在中医界实属罕闻,这确实是李可创下的奇迹。与李可有过多次交流的原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说:“对于李可真正的认识,是目睹李老在广东一个西医院中抢救一名急危重病人。当时病危通知已经发了,家属千方百计把李老请到广东来抢救。李可附子用到了200g,结果让这个病人脱离了呼吸机。”他多次亲眼看到李可运用纯中医手法让很多急危重症患者起死回生,让很多重病人或久病不愈病人脱离危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对李可也作过高度评价,认为他在中医救治重症方面探出了一条新路。
刘力红教授由此也佩服李可,并拜其为师,检讨了自己:“过去受自身认识和经验的局限,误以为中医对于急危重症的抢救是个薄弱环节,这方面要倚重于西医,反对中医另辟急危重症的研究。”后得邓铁涛引荐,拜访了李可先生,读了《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才识得自己的井蛙之见”,他写道:“按李老的经验,对于心衰危候,以中药入口时间算,其救治速度要快于西医,其康复程度要优于西医……所以亦很愿意借此机会来推荐这部佳作……并能藉此认识李老,认识中医……像李老这样的例子虽然很少,但却非常可贵。”(《中国中医药报》2005-01-24)
从以上分析完全可以看出,李可另一重要的学术特色就是敢于并善于救治急危重症,而这需要胆识兼备。关于他救治急危重症的经验与具体案例,我们将在后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