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应秋讲《黄帝内经》 素问(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阳气伤于内的病变

【原文】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疿;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血菀”的“菀”字通“瘀”字。

【提要】叙述阳气受伤以后出现的内伤病变。

【讲解】

1.煎厥 人体之阳气原本是主“动”的,但有以安稳为要的特点,这在前面已经提到了。“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清静”就是安静、平稳,以保持“因而上”“卫外”的有序运动。若不能遵循卫生之道,烦扰了阳气,劳损了阳气,于是“阳气者,烦劳则张”,“张”是“亢奋”之意,阳气越虚越亢。阳气亢盛就要伤及阴精,于是就会出现“精绝”的病变,也就是阴虚阳亢的病变。据此可以说,阳气安定则能化生阴精;一旦阳气受到“烦劳”的伤害,阳气亢奋起来就要消耗阴精。由此可见,阳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差异是很大的。“辟积于夏”,“辟积”这两个字在中医书上是很常见的,“辟”是深在、隐蔽之意,“积”是累积、长期存在之意,通俗一点讲就是“久而久之”的意思;阴虚阳亢这种病变,若长期得不到纠正,到了夏天,会“使人煎厥”。

“煎厥”的病机是什么?“煎”是对亢阳火热表现的一种描述,即像火煎一样;“厥”就是“逆”,是说虚阳亢逆。阳是要靠阴来涵养的,阴虚(精绝)不能养阳,则虚阳亢逆,出现了恶性循环的现象。“煎厥”是阴虚阳亢病变的表现,是阳气衰竭的结果。导致“煎厥”的病机是阳气受损,不能化生阴精,阴不养阳,虚阳亢盛,亢阳更伤阴精,直到不能维系亢阳,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脱阳而演变成“煎厥”。

“煎厥”的临床表现是什么?“目盲不可以视”,眼睛不能看见东西了;“耳闭不可以听”,听觉也消失了;而且病情发展非常迅速,“溃溃乎若坏都”,“溃溃”是形容病情恶化很快,“若坏都”,“都”即是“堵”,一般指堤坝、堤坎,意思是说病情恶化就像水坝崩塌一样快速;“汩汩乎不可止”,“汩汩”是形容病势凶猛。从这些临床表现可以看出,“煎厥”是会致人于死的严重疾病。在中医看来,虚阳上逆,阳气外脱,是很险恶的病变。“煎厥”在现在临床上可见于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的急性发作期。

2.薄厥 若由于情志因素的影响,如“大怒”等,情志急剧变化而扰动了阳气,特别是肝阳,怒伤肝嘛,“则形气绝”。“形气”是指人的形体与气机,“形”为阴,“气”为阳,人体阴阳要始终保持平衡的状态,假使因大怒,“形”(阴)与“气”(阳)就会发生“绝”的病变。这里“绝”是阻绝不通的意思。于是“血菀于上”。肝气逆而气血阻绝、经脉不通,血随肝气的冲逆而上冲;“菀”是“淤积”的意思,“上”指上焦、头部而言,这是说血液淤积于头部或上焦。怒属肝之志,肝气一旦妄动,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向上冲逆,故“使人薄厥”。“薄”这个字在《内经》中出现很多,与“迫”同义,“薄厥”就是“迫厥”,如突然仆倒而昏迷不醒等,就属于“薄厥”范畴,这种情况伤于肝者居多。

3.偏沮 肝主筋,肝气受损,肝的津液不能濡养筋膜,于是“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纵”指筋膜弛纵,正常情况下筋膜应该是伸缩自如的,能纵能收,筋膜因得不到肝气的营养则只纵不收,“不容”是指不能正常地运动,“容”与“用”同义,“不容”就是“不用”,不能正常活动,如痿症、瘫痪等,就属于这种情况。还会有“汗出偏沮”的现象,即半身有汗半身无汗,或是左半身有汗,或是右半身有汗,或是上半身有汗,或者是下半身有汗,临床上是可以见到这些表现的;“沮”是形容汗出的状态,经常出汗的那边总是润湿的,这叫“沮”,另一侧则是干的,这叫“偏沮”,这是伤了营气的一种表现。“使人偏枯”,“偏枯”就是偏瘫,半身正常,半身不正常,或者偏于上,或偏于下,或偏于左,或偏于右。

4.痤疿 阳气受损而失去固涩的功能,则“汗出见湿”,即汗出不断,身上总是湿的,这就容易“生痤疿”。“痤疿”是一种皮肤症,“痤”是疮疖,一种小疖子,发无定处;“疿”相当于现在的“湿疹”,反复发作,比较顽固。

5.大丁 若饮食不讲究卫生,就会发生“高粱之变”。“高粱”指肥甘厚味的饮食,偏食“高粱”之食物最容易生热而伤阳气,尤其是血受热、营分受热,于是“足生大丁”。“丁”通“疔”;“足”字同“是”意;有人说这个“足”是错字,因为“足”与“是”字形相近;其实不然,“足”字并无错,“足”与“是”同意,“足生大疔”即“是生大疔”,即“要生大疔”的意思。王冰注解把“足”解释为“脚”,这是讲不通的,“高粱之变”如何只发生在“足”?而不是在手、在脸?这里的“足”是个虚词,是“容易”之意。肥甘厚味吃多了,容易引发营分邪热,热邪伤于营分就容易生为疮疖疔肿,而且这种疔疖严重时还会引起败血症一类的病变。“受如持虚”,营分热重而阳气受损,失去了对外邪的抵抗力,容易发生疔肿疮痈,这叫“受如持虚”。“虚”就是“空”,这个“虚”是指抵抗力虚,“持虚”是指抵抗力太薄弱了,动则就会感染,这就是“足生大丁”的意思。

6.痤 “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劳汗”也是阳气受损的一种表现,是说动则汗出。阳气伤了,卫不固于表,就容易受风,“当风”就是容易受风的意思,易出汗的人就最容易受风。

“寒薄为皶”,“皶”就是临床常见的“粉刺”。由于寒邪逼迫,影响了营卫在皮肤肌肉间的正常运行,就会长粉刺。若风寒邪气郁于营分或卫分,郁积不散,还要生痤疮,痤疮比粉刺要进一步。以上是讲阳气受损后,不仅不能外固,反而还内扰,出现种种内伤的病变,或伤精,或伤肝,或不养筋膜,或营分热结,这些均属于阳气伤于内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