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特色残疾人康复发展道路探析[1]
陶慧芬 江传曾 唐利娟
摘要:中国特色残疾人康复事业从三项抢救性康复项目起步,逐步发展成为面向满足所有残疾人康复需求的康复事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立足问题导向,从三项抢救性康复到涵盖所有残疾类别残疾人的全面康复;既注重项目推动落实,又注重适时把工作实践转化为制度;立足基本国情,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由采用简单易行方式以满足迫切地康复需求发展到以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服务的精准康复;机构建设和社区康复并重形成多层次的康复服务网络。当前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既面临康复资源不平衡不充分和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又面临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残疾康复服务和国家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总体布局的新机遇。未来残疾人康复服务发展的重点方向包括精准康复服务、残疾预防、辅具产业、康复人才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等。
关键词:中国特色 康复 发展道路
随着20世纪医学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残疾被概念化为个人的“生理或精神缺陷”,需要通过医学治疗和康复措施予以矫治。由于两次世界大战造成大量人员伤残,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得以迅速建立和发展,但当时服务人群仍主要限于伤残军人和产业事故工人。福利制度确立后,作为公民基本权利,所有残疾人均可以接受服务康复。目前,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残疾人康复均是残疾人事业的基本要素。
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国残联成立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残疾人康复事业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的发展历程,已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康复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这些都对新时代残疾人康复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分析研究中国特色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道路,对于做好新时代残疾人康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我国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发展历程、制度特征及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做一梳理,并提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