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放射免疫技术
放射免疫技术最早源于1959年3位美国科学家Roger Guillemin、Andrew V. Schally和Rosalyn Yalow利用放射线物质检测胰岛素的偶然实验发现,他们将放射性核素可探测的灵敏度、精确性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相结合,从而创建了这类免疫测定技术。因为这个重大的发现和创新,他们共同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严格定义角度来讲,3位科学家当年所创立的方法叫作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 RIA),是以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原与反应体系中未标记抗原竞争结合特异性抗体为基本原理来测定待测样品中抗原量的一种方法,是一种放射性竞争结合分析。1968年,Miles和Hales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用同位素标记的抗体直接检测抗原物质的非竞争性免疫放射分析法(Immunoradiometric Assay, IRMA),将放射免疫技术的灵敏度在RIA的基础上又提高了10~100倍,且扩展了检测范围,增强了反应的特异性。
总体来说,放射免疫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样品用量少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临床诊断、农业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研究中,对各种微量或超微量(10-9~10-15g/mL)元素、激素、小分子药物及肿瘤标记物等几乎所有生物活性物质的定量分析。但由于放射线辐射和污染等缺点,限制了放射免疫技术的使用范围。
放射免疫技术常用的放射性物质有125I、131I、3H、14C、35S、32P等,各种同位素均有其各自优缺点,实验室往往根据自身需要及条件做相应的选择,如3H半衰期长、能量低、易于防护、不易影响标记物质的化学性质,但标记条件要求高,需专门机构方可完成等。
下面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试人血清中甲胎蛋白(AFP)为例,详细介绍RIA的实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