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 克吕尼修道院教堂
公元910年兴建的克吕尼修道院(Cluny Abbey)是西方中世纪基督教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针对黑暗时代由于时局动荡而出现的修道院附庸化和世俗化的现象,阿奎丹公爵威廉一世(William I,875—918)将位于法国东部克吕尼的一块土地捐赠出来用以建设修道院,要求这所修道院从此只对罗马教皇负责,而不承担任何封建附庸义务,修道士们的职责就是专注祈祷和进行纯粹的宗教活动。在这所修道院的示范影响下,其他地方的许多修道院也重新回到清苦修行宣扬教义的宗教本分上来,并且以克吕尼为中心,在整个西方基督教世界形成一个由1500多所修道院加盟的规模庞大、组织严密的修道院网络,史称“克吕尼改革”(Cluniac Reforms)。

教皇主持修道院落成仪式(作于12世纪)

教皇主持修道院落成仪式(作于12世纪)

第三克吕尼修道院教堂平面图
随着慕名前来修行的人士不断增加,克吕尼修道院的规模不断扩大,教堂先后两次进行重建。1088年最后一次重建(一般称为第三克吕尼修道院教堂,ClunyⅢ)之后的教堂规模与它的地位一样,在罗马风时代堪称是首屈一指。它的平面为具有双横厅的拉丁十字式,长度达到187米,是整个中世纪建造的最长的教堂,直到17世纪初才被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超出(211米)。
教堂西端建有“西部结构”,大门两侧各建立一座塔楼,这种造型以后成为法国教堂西端立面的典范。在横厅东侧以及半圆形歌坛外侧建有许多专门用于私人宗教圣事活动的小礼拜室(Chantry Chapel),这种布局方式以后也成为法国教堂设计的主要特征。

第三克吕尼修道院教堂复原图(G. Dehio & G. von Bezold作于19世纪末)

第三克吕尼修道院教堂中厅复原图,向圣坛方向看(作者:K. J. Conant)
这座教堂的中厅约有30米高,采用三层构造,在最上方采光窗与底层拱廊间的墙面上设有一层假的连续拱廊,叫作楼廊(Triforium)。它所处的这段墙面外侧正好是侧廊拱顶之上排水的斜屋盖,不能开真窗。中厅上方由筒形拱顶覆盖,这是法国罗马风教堂的常见做法。
这座教堂如今只有南横厅的一段保存下来,其余都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被群众拆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