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历时复合语料库的翻译汉语特征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翻译是人类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它使一地一族的文化和思想传到了更广阔的地域空间,也使另一地另一族的文化和思想因交流而丰富,从而收到绽放异彩的效果。所以翻译即新水注入,如新桥架构,似新路铺设,使心心相通,是功德无量的事业。

我上述这段话,含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翻译沟通了不同的语言文化,完成其初步使命;第二层意思是说翻译带入的域外语言、思想、文化可能会对目标语及其文化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实现其终极使命。翻译语言,即译文的载体,本身是沟通的产物,也是受到影响的产物,因它打上了外语的印记,已不再是本来的目标语。翻译语言是客观存在,它所带来的一些异样的新鲜表述会持久地影响目标语的使用。一百多年来翻译的汉语就是翻译语言的典型代表,但它如何以及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汉语白话文的成长,长期以来学界未给予足够的关注。

现在是发掘这一研究资源,探究透过翻译的语言接触问题的时候了。语料库给了这类研究极好的助力。

例如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基于新型历时复合语料库的翻译汉语特征研究》。作者庞双子,本科、硕士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大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随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这部著作伴随了她的成长历程。2015年夏天,正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作者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5CYY005)资助,课题即本书书名。2019年,作者在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的岗位上,一边忙于教学和研究工作,一边照顾重病的家人,坚韧地完成了这个项目。2020年春末,该项目顺利通过结项评审,且获评优秀(仅6%的优秀率)!五年前获得项目的惊喜,化为五年后完成课题的欣喜,我想,这是她青年时期最为欣慰和骄傲的事情。

这部书有三大亮点。其一,本书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语料库,即多时(历时和共时)、多种(平行、类比、参照三库复合)、多域(多个文学文本类型)的语料库,总库容达一千万字词,这是语料库研究上的突破,为翻译汉语的历时考察,翻译对于原创汉语语言的影响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为此类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径。

其二,书中应用上述历时复合语料库,分别选取20世纪一百年间三个时间段即30年代、60年代、90年代的汉语文学翻译文本,考察其在词汇和语法上的表现,寻找翻译汉语的语言特征。例如在语体上,作者通过多维统计方法,将其分为五个维度进行考察。在词汇特征上,考察翻译文本的关键词、高频词、低频词、连接词、代词、话语重述标记、短语、搭配和类联接等。在句式特征上,分析翻译文本中“被”字句、“把”字句、存现句、“是”字句、体标记等的使用。这些都是富有新意的研究。

其三,不止于发现翻译汉语的语言特征,作者还将英语源语文本、汉语翻译文本、汉语原创文本以及未受翻译影响的汉语原生态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作系统的、连续的考察,进一步探究翻译与目标语语言发展间的关系,从而发现翻译文本中的部分语言特征会迁移至原创汉语文本,对后者在语体、词汇、句式、语义以及交际功能上产生影响。这是研究的深化。

此外,作者运用当前国际上较为前沿的多元统计方法,包括方差分析、对应分析、随机森林、回归分析等,结合R语言自身的统计优势,对翻译文本和原创文本的历时变化进行了量化的考察,大量的数据、图表使这项研究显得更为信实可靠。

放眼国际上的相关研究,会发现绝大多数研究是基于英语与其他欧洲语言之间的翻译文本开展的。我们希望中国的学者补上基于汉语与英语等语言之间的翻译语言特征研究,将中国的语料库翻译学研究推向国际前沿。

这本新著,正是我国这类研究的起步。谨以此短序,祝福我们的青年学者!

王克非 序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寓所

2021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