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历时复合语料库的翻译汉语特征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20世纪90年代,“翻译共性”的提出使得翻译文本语言特征的实证研究逐渐聚集,并发展成为一片崭新的研究区域。透过翻译语言这条路径可以看到翻译文本不同于原创文本的特征,考察翻译与语言发展之间的关联,进而探究翻译行为的本质。随着有关翻译普遍性研究在国际领域的展开,历时研究的发展和利用语料库进行翻译与语言发展关系的考察在国际上成为一个新兴课题。

提及翻译在语言演变历程中的作用,无论是在欧洲还是我国都有较为深邃的历史积淀。早在公元前1世纪,罗马翻译者将希腊语译成拉丁文,模仿希腊语的表达方式丰富本族语言。公元8~11世纪,拉丁语的宗教翻译逐渐对英语、德语等语言发生影响。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语言接触研究在现代语言学领域的兴起,翻译对于目标语语言的影响的理论建构逐渐形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料库翻译研究的兴起使得该领域的实证研究成为可能。

在英汉语言研究领域,较早可以追溯到王力先生对于现代汉语欧化现象的探讨。该领域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路径,即较为传统的关于“欧化”的探讨和基于语料库讨论翻译与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经过多年发展和探讨,该领域研究的瓶颈有二:一则判断翻译文本中的语言特征如何渗透至原创文本;二则翻译和语言接触这两个因素扑朔迷离,很难界定一些语言特征究竟是由翻译因素所致,还是由于语言接触因素所致。在研究方法上,有关历时考察的研究往往是将某个特定时期的共时语料库进行拼接,其研究结果缺乏可复制性,且同类研究之间验证困难。大型且内部统一的历时语料库亟待建设,相关的统计方法也相对滞后。

上述正是本书所要探究的问题。通过构建新型历时复合语料库,即平行、类比、参照三者复合的历时语料库,分别考察20世纪30年代、60年代、90年代三个时间段的文学翻译文本在词汇、语法以及部分语义层面上的语言表征,将英语源语文本、汉语翻译文本、汉语原创文本以及未受翻译影响的汉语原生态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作系统且连续的考察,深入探究翻译与目标语语言发展间的关系。

本书基于以上历时复合型的语料库,纵向观察了翻译语言词汇特征和语法特征的变化,具体包括语体、词汇、句式和显化特征四个层面。通过质性研究和量化考察相结合,使用多方验证的方法对假设进行效度检验。并将语料库驱动的方法应用其中,结合平行、类比及参照语料库,较为系统地观察源语、译文及原创汉语的发展变化,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本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语料库方面。本书研制和加工了翻译体汉语和原创汉语一百年间三个时段的新型历时复合型的语料库。这种语料库的建设为翻译汉语的历时考察,翻译对于原创汉语语言的影响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和实证考察,为该领域的研究打开了新的研究路径。

二是理论方面,本书将历史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结合。借鉴目前国际上新兴的透过翻译的语言接触理论,既深入考察英语(源语)对翻译汉语的影响,也关注译语对原创汉语(原生汉语)的间接影响,分析二者的关联及影响机制。将历史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相结合,是对语言发展史研究的一个贡献。

三是拓宽第三语码研究。对翻译中显化现象的历史性考察使我们不再停留在目前有限的动因阐释上面,这种加入意识形态因素的考察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显化特征的本质,也对长期以来在语料库翻译学领域争论不休的共性问题做出了历时维度上的诠释。

四是使用多维统计方式。本书通过基于R语言可视化的多元统计,对翻译语言特征进行了类似深度X光片的捕捉,由此将此项研究推向较深层次。本书对于翻译文本和原创汉语文本两类文本的历时变化进行了量化的考察,并通过方差分析、指标预测、多元回归、随机森林等多种方式对文本进行数据挖掘。将翻译文本中的指标和原创汉语文本中各维度指标结合起来进行效应分析,是以往尚未开展过的研究。

本书的框架结构为:第1章绪论,介绍研究背景、思路、方法和价值,主要通过历时多样语料库的构建探讨翻译文本特征的特点以及翻译与语言发展的关系。接下来第2章通过文献计量的方法对翻译与语言接触研究进行梳理,重点介绍该领域基于语料库的实证研究进展。第3章介绍翻译语言特征和翻译汉语特征研究进展。第4章对语料库的发展现状进行勾勒,并对本书所构建和使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新型历时复合语料库的构建、研究步骤、统计方法等进行说明。第5章主要通过平行语料库的方法考察英语源语文本和汉语翻译文本在这三个时期是否具备相关性,同时考察源语透过性的影响。主要包括语体考察、词汇特征、句式特征、显化考察四个方面。第6章通过类比语料考察翻译文本和原创文本两类文本在以上指标的相关性和历时变化,并通过比较部分指标和参照库来进行补正。第7章在前两章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源语透过性变化和译语透过性变化,并讨论该结论对于翻译共性、语言接触理论以及语言发展变化的启示。第8章对本书研究作一总结,并探讨该领域的未来研究走向。

本书从设计、建库、数据分析、数据阐述到研究发现,历时近五个年头,书中的多数章节是笔者在读博期间以及在博后研究工作期间完成。在本书出版之际,特别感谢笔者的博士导师王克非教授对该研究诸环节给予的倾心指导、意见和建议,使得该书可以顺利成稿。感谢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院长胡开宝教授对笔者在站期间的指导、帮助,以及鼓励。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领导与同事的关心和支持。还要非常感谢国家社科社基金的资助,感谢国家社科办匿名评审专家给予的高度肯定和修改建议,这也将是笔者继续在学术之路上进步的莫大动力。

2021年3月8日

庞双子 于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