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依照研究设计,课题组采取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首先在做好国内外文献梳理和回顾的基础上,建构起本书的研究任务、框架和主要假设。依据假设,一方面展开理论分析,具体从宗教的要素视角和功能视角分析和论证宗教与社会及其建设的关系;另一方面展开实证研究,通过选取了佛教徒、基督教徒和不信教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以及实地观察,再对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在采用收集数据和资料的时候,均采取对比研究的设计方式搜集资料,即都设计对照组进行对比。最后,对理论研究结果与实证研究结果、定量分析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得出相关结论。

在调查点的选取方面,课题组成员通过多次预调查和走访,最后选取了华北区域的陕西、山西和河北,华中区域的河南、湖北、江西和华南区域的广东、广西和云南,共九个省作为问卷和访谈样本抽取的地域范围。这样做,即兼顾到中东西部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区域平衡;同时,也顾及了南北文化风土人情之间的差异;另外,还体现了民族成分的特色。受条件所限,东北地区未能考虑在内,也是一种遗憾。

在样本抽取方式上,采取了分层抽样与定额抽样相结合的混合式抽样法,先抽取省份,接着抽取地市、县、乡镇或街办,然后抽取社区或村委会,再抽取相应的家庭或住户的成员进行调查;在问卷调查方面,课题组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86份,有效问卷623份,有效率为90.8%;其中,不信教者问卷308份;信教者问卷308份,包括佛教徒问卷154份,基督徒问卷154份;还有7份问卷属于模棱两可的中间人员;访谈人员共100名,其中,信教者和不信教者各50名;同时,还实地走访了多个佛教活动场所、基督教活动场所以及村委会和社区。

调查问卷的结构和内容分为七个部分,共有133个问题,分别为工作与劳动、个人及家庭生活情况、个人财富观与行为、个人信仰观念和实践、和谐社会建设、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个人宗教信仰状况等七个方面;七个部分的问题环环相扣,紧密相联,有些问题还具有重复性,目的在于验证调查对象所讲的是否前后一致。调查问卷具体内容参见附录部分的调查问卷。

为了节省资源和时间,访谈对象样本的选取同样在问卷调查样本中进行,但同样考虑到了城镇与农村、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男女性别比例等情况,最后确定总计访谈人数100人,其中,佛教信众25人,基督教信众25人,不信教群众50人。

访谈内容包括被访谈对象的个人基本情况、生活状况、生活满意度、个人愿望、个人兴趣爱好,对家庭、社会的看法,对社会建设的认识,对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宗教工作的看法和建议,对宗教及其宗教信仰的态度和看法等多个方面,共计22个问题。访谈提纲的具体内容参见定性分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