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任何研究的开展,既需要以清晰的研究思路为指引,又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这样才能使研究顺利地展开。本书具体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如下。

一 研究思路

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行为观、青年观、人才观、教师观为逻辑起点,基于行为方式的内源及要素互动、内外影响因素分析,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分析高校青年教师的行为方式表现,包括政治参与行为、职业道德行为、教育教学行为、交往行为、消费行为和家庭行为六个方面,进而探讨其行为方式特点。本书将高校青年教师的行为方式置于国际国内社会大背景下进行归因分析,从与高校青年教师息息相关的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影响进行探究,并结合其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进行综合原因分析。同时,结合时代特点、国内外社会环境及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对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优化提出内在要求、基本原则及方法,进而在思想、发展、生活和环境四个层面提出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优化的路径。

二 研究方法

理论分析与实证调查相结合:研究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是一项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的综合性论题,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把此研究建立在行为科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和具体的教育实践基础上,借鉴吸收国内外关于此项研究的有关理论;同时,从实际出发,以北京高校青年教师为实证调查的对象,结合理论分析,指导实证考察,得出科学客观的判断。

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微观分析主要从高校青年教师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出发,研究微观层次的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优化问题;宏观分析从青年一代学生的成长成才、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需要出发,研究宏观层次的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优化问题。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在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优化的内在要求、基本原则、基本方法,以及行为方式优化的路径建构等方面,侧重于定性分析;在分析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等方面,侧重于定量分析。

系统分析方法:研究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要遵循系统分析的观点和方法,不能单纯地、孤立地研究,而是把其放在整个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中加以研究,既要从整体、宏观的高度进行多层次的全面剖析,揭示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又要从具体的、微观的角度研究青年教师的行为方式。


[1]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6》,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第58页。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12号)。

[3] 《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习近平会见会议代表并讲话》,《人民日报》2012年1月5日,第1版。

[4]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13〕12号)。

[5]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10日,第2版。

[6]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13〕12号)。

[7]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4号)。

[8]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第1版。

[9] 〔美〕托尔曼:《动物和人的目的性行为》,李维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