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航空经济
航空经济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航空枢纽为依托,以航空运输为纽带,以与铁路、公路高效衔接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基础条件,以高时效、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空间集聚产业为标志,以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支点,以宜居、生态、智能、土地集约化的航空大都市规划建设为载体,形成区域核心增长极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交通枢纽、高新产业、大都市区、核心增长极是航空经济的主要内涵。
1.交通枢纽是发展航空经济的前提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要更好地对外开放、更多地承接世界产业的转移、更深入地与全球经济交融,必须要有发达的交通体系做支撑。加强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系统的高效衔接,是发展航空经济的基础和条件。
2.高新产业是航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发展航空经济,就要培育以临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和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地区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电子及信息通信、计算机制造、生物制药、电子机械、精密仪器和光学仪器、软件、医疗器械等高新产业对航空运输有较高的依赖性,高新产业集聚是航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3.大都市区是航空经济发展的产物和重要载体
随着全球化经济对航空运输的需求加大,越来越多的产业和企业开始在机场附近聚集,形成了以航空经济为特色的产业区,并逐步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航空城或国际门户城市。以枢纽机场为核心,打造一个集机场运营、通用航空制造、航空物流、航空旅游、国际生活、会展博览等为一体的国际航空大都市区是发展航空经济的重要载体。
4.核心增长极是航空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以国际机场为中心的航空经济区,已成为世界各国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当经济欠发达地区利用大机场资源,依托腹地强大的经济支撑力发展航空经济时,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之下,原本在经济版图中处于发展“洼地”、缺少技术和资金的落后地区,通过发展航空经济,直接面对国际市场,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加速经济发展,逐步变成发展“高地”。因此,航空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核心增长极的作用。
二 航空经济区
1.航空经济区的概念
关于航空经济区的概念目前尚未有明确界定,大多数学者只是针对空港经济区的现象进行描述。一般认为,航空经济区是航空经济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地理空间,它以机场为中心,沿交通线向外扩展,形成一定的地理区域。航空型产业布局于该区域内。航空经济区的概念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理解。
一是产业集聚的概念。航空经济区以机场的客货运业务为核心,依托机场对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效应和虹吸效应,发展具有航空经济特色的产业集群。航空运输业、航空服务业、航空指向性产业位于航空经济区内,一系列航空经济活动在该区域内进行。
二是空间地理概念。航空经济区作为开发区,有着区域经济“发动机”的作用。在地理空间上表现为以机场为中心向机场周边区域延伸,在机场周边地区形成以航空物流、人流所衍生的产业集群为主体的功能区,该区域正逐步演化成圈层分布的空港运营区、空港紧邻区、沿空港交通走廊地区和空港辐射区的综合性经济区域。从国内外的实践看,航空经济区大多集中在空港周围5~75公里,或在空港交通走廊沿线60分钟车程范围内。航空经济区以空港为核心,各圈层区域与空港形成相互关联、相关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2.航空经济区的特征
航空经济区作为航空产业集聚区,不同于传统的产业聚集区,它是一种新兴的产业聚集形态。综合来说具有以下五大特征。
(1)交通立体性和全球易达性
世界高效快速以及网络化的发展,正在改变着行业竞争的规则和商业企业选址的规则,这些规则随着数字化、全球化、航空和以时间为基础竞争的发展而不断发生着变化,企业的产品只有快速到达市场才能赢得竞争优势。枢纽机场的全球航线网络,结合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及高速公路组成立体交通,使得货物和人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到达世界上每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为了满足全球高效快速的发展趋势,许多跨国公司在机场周边设立分公司或子公司,从而带动了航空港及其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航空经济区正是具有了交通立体性和全球易达性,满足全球这种高效快速的发展趋势,为企业提供了发展的便利和竞争的砝码,才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2)航空经济区内产业具有航空指向性
航空经济区的核心就是机场,机场的影响涉及区域内部产业的各个方面,同时机场也是航空经济区形成产业聚集效应的根本依托。因此,位于区内的企业就具有了航空布局的偏好。区内的产业是否具有明显的航空指向性,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第一,便捷的航线连接性。港区产业发展需要利用航空枢纽丰富的航线资源和方便到达多个目的地的优势。第二,运输的快速性和时效性。区内产业的从业人员和货物运输对于时间的要求高,需要利用航空运输的快速性优势。第三,所运输产品的高价值性。由于航空运输的高成本,港区内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单位体积或者单位重量必须具有高价值。
(3)航空经济区内产业聚集性
航空经济区内部机场核心区的聚集效应,使得关联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同时,区内技术的优势又带动产业的升级,以至吸引更多的关联产业凝聚在机场周边。因此,区内产业具有产业聚集的特征。集聚式发展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作为现代高科技产业的航空产业,是多个产业、技术与学科的交集,需要相当规模的配套产业的支撑,集聚式创新发展就成为其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国外如美国的西雅图、芝加哥,法国的图卢兹,德国的汉堡,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等为发挥产业的关联和外溢效应,均是以大型航空总装企业为核心,聚集了大量的航空配套企业和相关机构,注重资源整合,形成了结构完整、有上下游产业与外围产业支持、较为集中的航空产业集群,进而实现了航空产业的规模效益,并最终成为国际著名的航空工业城。
(4)航空经济区内产业技术先导性
航空产业涵盖先进制造技术、喷气推进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集成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等大批高新技术,涉及千余种专有技术和制造工艺,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航空产品研发技术和制造工艺高度复杂,实践性、过程性非常强。航空经济区内积聚的其他相关产业也都是高附加值产业,其中大部分是高科技产业,拥有比较先进的技术,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升级。故此,区内产业拥有技术上的先导优势,代表着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的方向,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往某一战略目标方向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影响。
(5)航空经济区空间布局圈层性
空间布局圈层性是航空经济的空间特征。区内各个关联产业对机场的依赖程度不同,造成经济单元与机场联系的紧密程度也有区别。由于企业是按照经济收益原则进行布局的,这种联系紧密度的不同自然就影响到机场周边的用地布局,久而久之,使得机场周边区域显现出经济空间和物质形态空间的圈层性。
通常,与机场联系紧密度较高的产业布局于距离机场较近的区域时,能够获得较大收益;与机场联系紧密度较低的产业布局于距离机场较远的区域时能够获得较大收益。机场附近土地价值昂贵,距离机场越近,土地的价值越大。因此,企业若布局于距离机场较近的区域,其承担的成本也较大;企业若布局于距离机场较远的区域,其承担的成本也较小。企业在航空经济区内选址时,会根据成本收益原则进行,自然会造成不同位置具有不同净收益,企业当然会选址于其能够获得较大净收益的区域,结果形成了机场周边地区呈现为圈层空间布局结构。依据国际上机场空间结构模式,通常航空经济区以机场为核心形成四个圈层区域,即中心机场环、紧邻空港区商业服务环、空港相邻地区与空港交通走廊沿线地区的制造配送环、外围辐射区。
此外,除了航空经济区以外,还有空港经济、航空城和航空都市区这几个概念与航空经济较为接近。其中空港经济与航空经济是意思最接近也最容易混淆的一对概念,二者都是从空间概念的角度定义的。1965年Convay在The Fly-in Concept一文中提出的空港综合体和Weisbrod等(1993)提出的临空港区概念,曹允春和踪家峰(1999)率先提出临空经济区的概念,他们认为航空运输以便捷性、时速性和安全性吸引较多企业的青睐,使其倾向于将企业选址在机场周围,导致机场周边区域集聚了生产、技术、资本、贸易等生产要素,进而形成具备生产和消费功能的临空经济区。包世泰等(2008)认为空港经济区的形成是基于机场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机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对周边的产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随着大量产业在机场周边集聚,机场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随之增强,进而吸引更多的产业集聚,机场逐渐同周边的区域进行融合,并自发演变成具有自组织能力的经济区域,即所谓的空港经济区。与包世泰等(2008)的观点有所不同,张蕾等(2011)认为,空港经济区是利用机场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资源,受机场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影响,加之各种外力推动而形成的以机场为中心连片建成的区域,而非机场周边区域自发形成的具有自组织能力的经济区。尽管也有学者——例如白劲宇(2006)从产业、曹江涛等(2007)从要素流动等角度对临空经济区进行定义,但曹允春和踪家峰(1999)的定义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与空港经济区相比,航空经济区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至于刘武君(1998)提出的航空城概念、吕斌和彭立维(2007)提出的空港都市区概念以及Kasarda(2010)提出的航空都市区概念都属于空港经济区更为高级复杂的表现形式,与本报告要分析的航空经济区相比,所需花费的时间更长,不确定性更大,这里就不再赘述。
空港经济区是指由于航空运输的巨大效应,促使航空港相邻地区及空港走廊沿线地区出现生产、技术、资本、贸易、人口的聚集,从而形成的多功能经济区域。依据其与经济社会的融合程度,主要涵盖枢纽机场、临空产业区和航空城三个层次。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认识和看法,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以及课题的研究目的,我们认为,航空经济区是由于机场的区位优势带来航空运输的巨大效应促使机场周边区域出现生产、技术、资本、贸易、人口的聚集,从而形成的多功能经济区域。依据其与经济社会的融合程度,主要涵盖枢纽机场、临空产业区和航空城三个层次。航空经济区是航空经济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地理空间,它以机场为中心,沿交通线向外扩展,形成一定的地理区域,航空型产业布局于该区域内。这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航空产业的载体,航空运输业、航空服务业、航空指向性产业位于航空经济区内,一系列航空经济活动在该区域内进行;二是空间地理,其包含以机场为核心、机场周边区域为外围的大片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