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中国·古代科技卷:农耕水利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天和地养育了人们

上古时期,人们的食物主要来源于打猎和果实采集,但无论怎么忙碌都经常填不饱肚子。据陆贾(gǔ)《新语》记载,神农氏认为光靠打猎和采集是不行的,于是到处找能吃的东西,尝遍百草,在知道了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之后,开始教化人们种植五谷。

能吃上大米的原始人

甲骨文的“农”字,好像一个人手持工具在砍伐草木。因为那时山野间杂草丛生,林木遍布,所以耕种的第一步只能先砍树、除草,然后再开荒。

甲骨文 农

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农业生产出现在大约一万年前,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期,当时的农作物主要有两种:稻,即大米,产自南方;粟,即小米,产自北方。

土豆、玉米古人吃过吗?

世界很大,每个地区出产的物种都不同。中国古代农作物品种很单调,就那么几种,从夏商周直到元代末期基本稳定,只以五谷为主。直到明代,玉米、甘薯(红薯)、马铃薯(土豆)等大量美洲作物才传入中国,极大丰富了我国粮食种类。

其他形式的农业

查干湖冬捕

除了种植庄稼,广义的农业还有多种形式。

有游牧业。世代居住在我国北方的蒙古族,浓缩了历代少数民族的游牧文化,成为集大成者,主要靠放牧为生,辅以狩猎采集,需要逐水草迁移。

蒙古族牧羊

有渔业。查干湖冬捕(或称渔猎),在我国北方最有代表性。《辽史·营卫志》中记载:辽帝喜欢吃“冰鱼”,每年冬季都派人在查干湖捕鱼。他们先把脚下冻得坚实的冰刮薄,等到能看见有大鱼在冰下游动时,再凿冰捕捞。

橘园

有果树种植业。南宋韩彦直写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种植柑橘的专著《橘录》,分为上、中、下三卷,记述了柑橘的分类、品种名称、性状及栽培技术,至今仍在应用。

桑基鱼塘

还有多产业结合的形式。明清时期,太湖和珠三角一带发展起“桑基鱼塘”。这种生产方式非常科学:人们开塘养鱼,开塘挖出的泥土筑成塘基,在上面种桑树,塘泥因为有了鱼排泄的便便,所以非常肥沃,可以滋养桑树,桑叶喂蚕,蚕的便便喂鱼,如此循环利用,是当代立体农业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