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黄色的浪潮:印度国民志愿服务团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论

2014年5月,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以绝对多数赢得第16届大选,结束了印度政局近30年的悬浮议会状态。莫迪执政以来,印度国内社会政治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以印度教特性为核心的印度教民族主义强势崛起,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印度政治运行和发展的走向。与此同时,印度社会、文化和教育等公共领域的橘黄色化趋势也不断加剧,掀起了一场强劲的橘黄色浪潮。[1]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世俗主义原则受到巨大冲击,印度教民族主义正逐渐成为印度国内的主流意识形态。

国内政治的深刻变化往往会外溢并影响国家的外交战略和政策,因此,对一国外交战略和政策的分析需要以国内政治为前提,并从中寻找解释和答案。莫迪执政以来,印度寻求大国地位的预期目标从平衡性大国升级为领导性强国,积极强化与世界主要大国的战略关系。同时,印度的外交立场较以往也更加强势和激进,尤其体现在对中国的示强外交。[2]印度外交行为逻辑的变化既有国内印度教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外溢影响,也有莫迪强人政治的领导人因素,但根源仍是印度国内社会政治的变化,推动了印度人民党迅速崛起以及莫迪上台执政。印度的社会结构极具复杂性,政治领袖和政党背后往往存在着规模庞大的社会力量。因此,对当代印度政治运行和发展的分析,需要深入挖掘莫迪和印度人民党背后的社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