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周易》变易思想与周人新型天命观的确立——以《革》卦为讨论中心
殷周之际,是一个在社会结构、政治制度与思想观念上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对于这个时代,自王国维著传世名篇《殷周制度论》以来学者们已多有研究。诚如王国维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1],不能否认,殷周之际确实在政治制度方面(包括立子立嫡之制,庙数之制,同姓不婚之制等[2])发生了重大变化。当然也不能完全忽视殷周之间在思想文化与精神信仰上所具有的惯性力量,而周人对于天、天命敬畏的强调,便是对夏商既有宗教神学文化的一种继承与延续。不仅如此,在西周政治文化中,王道的正当性还要借助天的权威力量,以顺承天意、天命的形式来寻求正当性的获得(《尚书·泰誓上》言谓:“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这说明了殷周之际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并不全然是剧变,也有着对于夏商二代思想文化与精神信仰继承和延续的一面。[3]不过,就本章而言,我们更为关心的是,殷周之际在天命观上所发生的重大变化。鉴于对《周易》经文产生于殷周之际这样学术观点的认同,本章将主要借助《周易》革卦来探讨《周易》变易思想与周人新型天命观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对于殷周天命观之不同,周人新型天命观出现的原因及其对儒家诠释《易经》而形成的《易传》,《周易》经传关系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与意义进行重点考察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