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1章 隐患化解,新的契机
林深手持“尚方斩马剑”,如同执掌帝国命运的舵盘,在汹涌的暗礁区劈波斩浪。他的铁腕与谋略,开始显现出化解沉疴的锋芒,而深水之下,新的洋流正悄然涌动。
刻有严苛条文的石碑矗立在每座郡县衙门前:“限田额,禁诡寄,违者田产尽没,主犯戍边!”林深亲点的“田曹御史”,如同出鞘利剑,直插兼并重灾区。河东郡,卓氏家族强占的千顷良田被丈量、登记、没收!田契在衙前当众焚毁,失地农户赵五颤巍巍地接过象征归还的“赤契”,老泪纵横,对着咸阳方向长跪不起。同时,“垦荒令”如春风拂过边郡:河套新辟的沃野上,流民们在官府贷予的耕牛铁犁旁搭起窝棚,点燃了安家立命的炊烟。土地的悲鸣,在铁律与垦荒的号角中,渐渐化为希望的夯歌。虽然豪强暗中的咒骂与新的规避手段(如化整为零、联名持有)如阴沟潜流,但汹涌的兼并潮头,被这道铁闸硬生生遏住。
巴山深处,漏雨的茅屋学堂迎来了转机。来自咸阳“格致天工院”的年轻博士张衡(借用名),跋涉而至。他带来的不是高深典籍,而是特编的《蒙学三字经》:“秦之兴,耕战本,守法度,民安康…”配以简易的算筹和绘有农具、桑蚕的图册。更宝贵的是他带来的“教习法”,培训当地略识字的乡老担任“助教”。朝廷调拨的“学仓”粮帛,确保了孩童无需束脩。当稚嫩的读书声第一次盖过山风呼啸,张衡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微弱的烛光,正艰难而坚定地驱散着蒙昧的阴霾,虽然灯油(师资、持续投入)依旧匮乏。
九原“火雷坊”的硝烟依旧呛人,但方向已然转变。在墨衍主持下,匠师们反复调整火药配比,降低其爆速,增加稳定性,掺入黏土制成粗短的“开山筒”。首次试验于陇西铜矿,一声闷响过后,坚硬的岩壁被炸开巨大豁口,效率远超以往锤凿!“成了!此物开矿,可省十倍人力!”矿监激动得声音发颤。同时,“格致天工院”匠作科将改良的齿轮传动技术用于新式“水转连磨”,一水之力可驱八磨,迅速被各大粮坊争购,专利所得源源不断反哺军械研发。“核军司”的算盘声则让军器监的官吏们寝食难安,每一项耗费都被反复质询,虚报浮夸之风为之一肃。军费的重压,在开源(民用转化)与节流(严审)的双重作用下,虽未根除,却已喘过气来。
沉疴渐愈之际,林深以其敏锐的触角,捕捉到了帝国深层次变革所孕育的、更加澎湃的新生力量。
“天工织院”的蜀锦,因卓氏巨资引入的“天竺染色秘法”(靛蓝深度还原工艺),呈现出梦幻般的深海幽蓝,甫一投放“万方市”,便被西域胡商以天价抢购一空。“精宛铁”打造的曲辕犁,轻便省力,入土更深,经“四海市舶司”推广至新归附的河套垦区,大受欢迎。商贾资本与匠作精技的深度咬合,如同给帝国货殖装上了强劲的涡轮,其产品之精良、品类之新颖,不仅让“海宝专市”的异国奇珍相形见绌,更吸引着更遥远国度的目光。来自“金洲”(苏门答腊)的使团,带着龙涎香与金砂,主动停泊琅琊,求购大秦的“天工锦”与“精宛器”。
“海事科”的首批学子,已能操着生硬的扶南语与天竺商贾讨价还价;“匠作科”的青年才俊,在墨衍指导下,正尝试将“水转连磨”的原理用于设想中的“自动纺纱机”。更令林深欣慰的是思想的微澜:一位“商策科”学子在策论中大胆提出:“海贸之利,非独在货。异邦之律、治术、匠法,皆可为我镜鉴,取其精华,熔铸新秦法!”此言虽显稚嫩,却跳出了“华夷之辨”的窠臼,指向了更深层次的文明融合与自我革新。
“开山筒”在铜铁矿山的成功,迅速推广至水利工程。堵塞多年的旧河道,一声轰鸣,疏浚通畅,万民欢呼。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火雷坊”为稳定火药而研发的“防潮石蜡”,被皮革工匠发现可用于鞣制防水皮靴,一时洛阳纸贵。军事科技的“溢出效应”,开始惠及寻常巷陌。
站在渭水“望夷台”上,俯瞰着焕发新生的帝国,林深胸中激荡着前所未有的宏图。隐患未绝,然新机已至,岂能错过?
“陛下,”麒麟殿内,林深的声音充满开拓者的激昂,“沉疴得缓,乃天佑大秦。然此非终点,实乃攀越更高峰之始!当乘此新机,拓格局,立新规,定万世之基!”
嬴政目光灼灼:“卿欲何为?”
林深挥斥方遒:
“其一,商盟四海,共定海则!邀瓯越、扶南、乃至金洲、天竺(若有渠道)大商巨贾及邦国使节,聚于琅琊,共商《南海通商约章》!定货品标准、税则比例、纠纷仲裁、海难救助之通例,立‘海商金簿’以记信用。使茫茫海波,商旅有序,风险共担,利泽共享!此乃以商道化干戈,以规则代掠夺!
“其二,文汇万邦,铸文明之鼎!于咸阳举办‘万国文明大典’!非止奇物展示,更设:文明讲坛(邀各国哲人、高僧、智者论道)、百工竞艺(秦之丝绸、瓷器对阵天竺琉璃、金洲木雕)、乐舞华章(秦腔楚辞对扶南梵乐、草原长调)。使寰宇文明,璀璨并陈,互鉴长短,彰我大秦海纳百川、引领风骚之气象!
“其三,格致悬赏,激荡天工!设‘天工赏’与‘神农赏’!凡能改良军械农具、创制新器、增产良方、治愈疫病者,无论士农工商,无论秦胡华夷,一经核验,重金奖赏,立碑扬名!集天下智慧,助我大秦百尺竿头!”
嬴政长身而起,殿中回荡着他铿锵的声音:“善!大善!商盟立则,文汇彰德,悬赏聚智!此三策,乃定鼎乾坤之举!林深,朕命你总揽其事,六部九卿,倾力配合!务使我大秦,立于这亘古未有之变局潮头!”
诏令如惊雷,传遍朝野。琅琊港开始为前所未有的“万邦海商之会”忙碌;咸阳宫匠人日夜赶制“文明大典”的华台;格致天工院门前贴出了诱人的“天工赏”告示。
然而,林深知晓,每一次攀越高峰,都将遭遇更凛冽的风暴。商盟的规则能否被桀骜的海商与心怀叵测的邦国真正遵守?文明大典的华彩之下,不同价值观的碰撞是否会擦枪走火?悬赏令能否真正激发跨越国界与阶层的智慧火花?
他望向东方海天相接处,那里是“金洲”船队归航的方向,也预示着更辽阔、更未知的海洋。帝国的巨舰,已调整航向,向着由规则、文明与智慧共同定义的深蓝新域,全速前进。下一段航程,必是波澜壮阔,亦必是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