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认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节 企业社会责任到中国

企业社会责任的西学东渐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有关“利”与“义”的思辨。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也就是说,追求富裕和显贵是人的天性,但是如果用不正当的方法得到它,那就不应该去享用。在传统儒家思想中,这样先“义”后“利”,“义”为“利”本的思想在中国延续千年。

而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则是随着改革开放大门的敞开由西方传入的。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让政府放松了对市场的管制,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传播。经济在迅速增长,但是随之而来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却很少有人关注。许多跨国公司受廉价劳动力、较低的环境标准和中国政府的优惠政策所吸引,将制造环节转移到了中国,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而中国的原始设备制造商也加入到全球的供应链当中,为境外客户提供产品。这些制造商为中国令人惊叹的经济成就做出了贡献,却也给中国带来了社会和环境上的不可忽视的损害。

20世纪9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由跨国企业引入中国。在这一时期,跨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集中于劳动条件和供应链管理方面。这是因为,“血汗工厂”及与之相关问题的广泛出现,让国际社会和中国社会都给予了高度关注。一些国外企业开始对中国供应商提出与劳工相关的行为规范,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跨国企业对其在中国的生产商和供应商提供一定支持,帮助它们达到企业社会责任上的要求,尤其是在改善劳动条件方面。

在此阶段,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只是为了满足跨国企业和它们在国际上的利益相关方的要求。也正是这种原因,一些声音开始质疑,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新的贸易壁垒”或是文化压制。但是事实说明,那些积极探索尝试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中国企业,的的确确得到了政府、投资者、社会公众的认可,企业自身的利益也得到了实现。

2005年10月27日,“社会责任”这一术语在第三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首次出现。《公司法》第五条要求企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自此,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

中国企业能做好企业社会责任吗

从过去若干年的实践来看,中国企业有能力做好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而且在一些方面的表现也毫不逊色,其中就包括对员工的责任。普遍来说,一些中国大型企业在员工培训、职业规划辅导、提高员工素质方面的做法已经相对成熟;在营造积极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队伍的凝聚力上都有丰富的经验。同时,在开展公益慈善活动上,中国企业也往往有突出的表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儒商文化背景有关。现在很多的中国企业都能积极开展慈善活动,如捐款捐物、无偿献血、救助儿童等,有些企业也开始尝试系统地组织员工志愿者活动。一些中央企业在政府的引导下,到“老少边穷”地区开展对口扶贫活动,也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方式。但如果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水平做对比,中国的企业还要突破数个障碍。

首先是观念上的障碍。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战略问题,涉及企业方方面面的内容,包括人力资源政策、环境政策、技术研发、产品营销等。然而,刚刚接触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中国企业,很容易犯“盲人摸象”和“教条主义”的错误,将其局限在某个具体问题上。譬如,有企业认为社会责任就是验厂,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最好方式就是进行第三方认证;也有企业认为,社会责任就是慈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无非就是捐钱。这些看法不仅以偏概全,而且贻害甚多。按照这样的想法,企业社会责任只会是“赔钱赚吆喝”,无关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但事实则恰恰说明,社会责任应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其次是文化上的障碍。东西方文化差异在企业社会责任上表现明显,譬如对一些词语和制度理解上的不同。最突出的问题是“人权”。这个词语在欧美国家已经被泛化,不仅指个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指个人与组织(包括企业)的关系,甚至可以是个人与个人的关系。因此,西方的企业将童工、歧视、体罚等问题都装在人权这个“大帽子”里面,但凡倡导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几乎都会有企业层面上的人权政策。很多评估机构在评定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时,有无人权政策成为至关重要的指标。但这却让中国企业有些不知所措。因为在中国的文化和语境中,人权多数是在政治场合被提及,其所表述的大多是个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所以,当一些中国企业在国际上遭到责难,被诟病为不尊重人权时,我们应该为这些中国企业“喊冤”。因为像禁用童工、反对歧视这样的规定在很多中国企业中都是完备的,只是没有使用“人权政策”的字眼罢了。只要理解到这一点,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及其他机构的沟通就能更加畅通。

再次是绩效评估上的障碍。西方的管理思想更倾向于量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也希望能够用数字来衡量,如工伤事故次数、污染排放量、水电消耗量等。这些数据不仅可以提高企业透明度、改善企业形象,更可以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制定对策、实现精细管理。如果没有这些绩效数据,以企业社会责任提升竞争力就变成一句空话。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企业由于起步较晚,缺乏数据积累,还要努力追赶。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才刚刚开始,后面的路还很长。企业管理理念的不同也并不能成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所不可逾越的鸿沟,中外企业在社会责任管理和实践上的起跑点相差并不远,不过数年之隔。所以,一些优秀的中国企业通过努力,完全有可能超越发达国家企业的履责水平,引领世界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潮流。近几年,央企在国际舞台上频频获得企业社会责任的荣誉,也恰恰印证了中国企业的巨大潜力。